评论:冲突管理是两岸当前要务
来源:台湾《旺报》社评
大陆政府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18日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通话,杨洁篪再次警告美国打“台湾牌”的后果,并称将“说到做到”。无论是习近平口中的“断然措施”,还是杨洁篪口中的“坚定行动”,对比当下美中在西太平洋重兵对垒的现实,很难不让人嗅到战争的硝烟。蔡英文政府对美方修改对台论述的反应出奇低调,其实透出民进党已经多少察觉到台海风险。
美中新冷战 台承受压力
台海战争是否沦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大陆政府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能打仗、打胜仗”,蔡英文则表示“不畏战,不求战”,从两岸领导人如此重视国防的表态来看,双方都没排除“打”的可能,折射出2016年5月至今两岸关系深受“安全困境”心魔困扰的深层危机。“安全困境”的本质是不安全感,不幸的是,尽管双方出发点不同、政治目的迥异,但红绿两个执政党对彼此的不安全感愈来愈深,这也让两岸关系在敌意螺旋中愈陷愈深。
对北京而言,与陈水扁8年打交道的经历,以及马政府时期红绿破冰的经验,强化了他们眼中民进党“不可信”的印象。尤其是蔡政府上台初期,大陆希望民进党清晰表述一中、放弃或冻结台独党纲,这里面不能说毫无善意、互信的积累,但最终与新共识失之交臂,实令人扼腕。一旦红绿互信基础难以建立,北京就将台独及联美抗中的风险视为心头大患,于是下定决心以自己的节奏强化台海周边军力部署,唯一目标是提升反介入能力,确保攻台速战速决,尽量将美方军事干扰及援台效应减少到最小。
相对于北京对台湾的不安全感,民进党的不安全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是选举政治,政治围绕选票打转,失去政权是民进党的心头大患。绿营长期以来打统独、抗中牌屡试不爽,已成为选举逻辑。
民进党内并不是没有寻求两岸对话的声音,曾长期从事两岸幕僚工作的蔡英文深知和平稳定的重要,但在每两年一次的选举压力下,选举主导一切,对大陆强硬的需要压倒一切。
民进党的派系共治生态,也不易建立两岸路线调整的共识,目前以“维持宪政体制现状”为核心的两岸定位,包括不去触碰法理台独、不修改两岸条例的敏感表述等,已经是蔡英文维稳两岸的最好结果。
以俄乌为鉴 勿生灵涂炭
更难解的问题,是台湾正承受着美中新冷战新时代“身不由己”的压力。2016年至今,在美国跨党派遏中战略共识的牵引之下,台湾和周边的日本、韩国乃至越南一样,成为美国重返亚洲、重构印太的最前线。很多人都说,这些年美台关系走得太快、太近了,其实不然,美中关系变得太差才是重点。
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的对台政策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也就是透过不断将砝码拉向台湾一边的方式,维持台海天平两端的平衡,以因应不断强大的中国大陆。
蔡政府固然向美国一面倒,但自有分寸。例如避免两岸经贸“脱钩”、维持两岸民间往来、延续两岸既有协议等,尤其是美方近年来对具有北京官方背景的在美媒体、社团、学者采取极为严苛监管措施,少数个案甚至上升到外交层面的激烈斗争。相比之下台湾对两岸交流还保留一定空间,如果不是冠病疫情的干扰,两岸民间交流或许还能为两岸关系添加润滑剂。不幸的是,疫情加美陆新冷战,再加上俄乌战争引发全球危机,两岸关系如自由落体般急速下坠,这就让过去5年来红绿之间仅有的默契或善意更趋泯灭,战争的可能性愈来愈真实。
拋弃幻想,回归现实。在美陆、红绿的结构性矛盾下,两岸冲突常态化已不可避免,包括国际场合的激烈博弈、意识形态的交锋骂战、军事演训的互秀肌肉,但别忘了,这些动作都是以对内交代成分居多,本质上属于可预期的冲突。
鉴于过去的克里米亚危机,俄乌间本来是可预期的冲突,但最终沦为不可控的冲突,既彻底拖垮了俄罗斯经济,也让整个乌克兰生灵涂炭,还危及全球供应链和民生福祉,这是摆在两岸执政者面前血淋淋、活生生的教训。
两岸执政者对人民有各自的承诺必须实现,安定繁荣是所有承诺的基础,而不可预期、不可控的军事冲突将对两岸人民的安定繁荣造成程度不一的毁灭性影响。两岸沟通协商一时间难以恢復,双方应努力管理好可预期的冲突,并全力避免不可预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