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张云:乌克兰战争与印度式中立主义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4-26 07:56

从此次印度对俄乌危机的态度和历史上中立主义的传统看,印度的参与对四国机制走向集团政治,反而会有内在制约作用。印度的中立主义,决定了四国机制很难成为集团军事或者政治组织。

张云

乌克兰战争发生后,外交焦点首先集中在联合国舞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讯,在各国议会演讲也颇受瞩目。人们关注不足的另一个国际外交舞台是印度。乌战爆发后,印度可说成了各国外交竞争的重点对象。最近,英国首相约翰逊到访印度,旨在劝说印度在对俄问题上能和西方保持相近态度。3月,英国外长也到访印度。3月下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到访印度也有劝说的意图。4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视频会晤,印度外长和防长到访华盛顿,举行美印外交防卫2加2对话。

软硬兼施和不为所动

尽管西方各国积极开展密集的外交活动,印度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却不参加制裁俄罗斯,在联合国相关表决上投弃权票,让西方劝说印度的外交努力似乎没有效果。印度不仅没参加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还试图通过本币贸易方式扩大俄印贸易,印度似乎也在增加购买俄罗斯原油。拜登在3月下旬曾提到美日印澳四国机制成员中,日本和澳洲很用力制裁,而印度在对俄态度上“有点动摇”;有些美国国会议员更直接批评印度中立的立场是不行的;据报道,美国还将通过二次制裁方式,对和俄罗斯有商业往来的公司进行处罚。

在间接批评和二次制裁警告印度的同时,美国提出可以低价出售武器,试图在印度和俄罗斯之间打入楔子。然而无论怎样软硬兼施,印度似乎都不为所动。拜登对莫迪说,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不符合印度利益。莫迪没有正面回应,仅说祈愿俄乌对话打开和平之路。根据塔斯社报道,印度在2月下旬战争开始后,至少购入1300万桶俄国原油。印度中央银行正和俄罗斯磋商,在西方制裁限制国际支付的情况下,能够继续贸易。由20万个出口商组成的印度出口组织联盟(FIEO),则在推动让政府建立卢比和卢布兑换的协议。

作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参加美印日澳四国机制,曾被认为是民主阵营的团结象征。但印度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让西方困惑,因为在他们看来,民主的印度不应该“亲专制主义俄罗斯”。

为了解释印度的“不正常”,现实主义利益论的逻辑大行其道。这个逻辑主要由三个层面的子逻辑组成,从经济角度来说,认为印度可以在西方制裁俄罗斯之际,趁机扩大进口廉价能源并开拓经贸关系;从防卫角度来说,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国;从战略角度来说,印度的最大地缘战略对手是中国,没有必要和另一个地缘大国俄罗斯交恶。

笔者认为,原来被奉为主要逻辑的“民主国家团结对抗专制主义”解释不通印度的“不正常”后,现实主义利益逻辑被临时拼凑抬到前台,看上去有说服力。然而我们看到美印两国的贸易额远远超过俄印,美印之间贸易额为500亿美元,印度和俄罗斯现在仅为80亿美元,还在实现2025年的双边贸易额达300亿美元。

要是完全从现实利益考虑,印度应该跟着美国。在国际政治大是大非问题上,国家的表态都是蕴含历史积累的外交认知传统的,无论从民主对专制的逻辑认为印度“不正常”,还是现实利益逻辑认为印度“正常”,都忽视了印度式中立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外交传统。

印度式中立主义思想渊源

听到中立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对于和自身不直接相关的纷争保持超脱态度,不表态、不选边、不持立场。印度不制裁俄罗斯似乎印证前者,而在联合国投弃权票代表后者。然而从历史上看,印度的中立主义有自己的思想渊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反对以地区军事安全集团维护地区安全;第二是反对双重标准。

首先,尽管印度官方没有直接批评北约东扩是引发俄乌战争的重要根源,但印度史上对地区军事集团向来持反对态度。尼赫鲁在1946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说,要尽可能和集团与权力政治保持距离,结盟一个反对另一个,这引发过去的世界大战,将来还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在万隆会议上,尼赫鲁表示,地区集团防卫成员国会让国家成为一个阵营的跟随者,剥夺他们的自由和尊严,是不能容忍的想法。印度也是反对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的主要国家之一,认为引入大国主导的集团性军事和安全组织,不仅不能带来地区安全,相反可能会带来更多外部干预和不安全。

应当说,尼赫鲁的地区自主实现地区安全的思想,对后来亚细安成立和发展的理念产生不小的影响。只有通过建立地区内生的共同体意识和认同,才能有动力去主动和建设性地处理地区内部的争端和问题。同样,尽管中印关系在上世纪60年代后陷入困境,但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没有通过组织或加入集团性军事防卫组织来对应。

第二,反对双重标准也是印度的中立主义重要方面。尼赫鲁曾非常严厉地批评北约是最强大的殖民主义保护伞之一。主要是北约成员国曾要求印度不要干预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问题。在尼赫鲁看来,北约宣称是保护自由世界安全的军事组织,但做的事情是维护不自由的殖民体系工具。此次乌克兰战争,尽管印度政府在联合国弃权,印度媒体则批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认为是西方伪善的双重标准。

印度人对欧美人权和民主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长期以来的殖民历史记忆,美国在冷战时代支持巴基斯坦,在印度看来是双重标准的历史记忆。仅仅用民主和自由的抽象概念无法让印度信服,因为印度对国际正义有自己的认识。当西方提醒印度不要增加购买俄罗斯能源,印度外长说:“我们是为了自己的能源安全购入俄罗斯原油”,并说印度一个月购入总量,比欧洲一天的购入量还要少。印度和伊朗也在讨论用本币结算贸易。美国一直说要用民主主义领导新国际秩序,而莫迪则说要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加快印度发展,自立的印度是他的政治口号。尽管美国将印度看成是民主对专制的自由阵营天然同盟,但两者的国际秩序观并不相同。

与四国机制的未来

笔者曾把美国的印太战略概括为12345战略:一是指一个盟主美国,二是指两个支点,北锚日本和南锚澳大利亚,三是指澳英美三国军事同盟(AUKUS),四是指美印日澳四国机制(Quad),五是指美英加澳新五眼情报联盟。其中1、2、5都是既有内容,3和4属于新框架。然而AUKUS明显具有盎格鲁萨克逊同盟色彩,而缺少亚洲国家参与。Quad才是上述五者中最有地区国家代表性的框架,正因印度的参与,才让印太战略有了地理上的一定合法性。印度的立场和态度将对四国机制的性质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影响美国印太战略的未来。

由于中印关系因为领土问题波折不断,而印太战略被广泛认为是美日遏制中国的工具,印度参与四国机制可能导致该机制朝准北约化的方向演变。但从此次印度对俄乌危机的态度和历史上中立主义的传统看,印度的参与对四国机制走向集团政治,反而会有内在制约作用。

印度的中立主义,决定了四国机制很难成为集团军事或者政治组织。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张,中印关系也有很多挑战,但印度从来没有想通过和美国等国家建立集团防卫安排,来获得安全。集团政治组织也不符合印度的外交传统,印度外交官员表示,四国是要建立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日程,例如气候变化、疫苗、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乌克兰战争引发不少对亚洲安全局势紧张的讨论,还有一些声音提出要在本地区建立准北约的集团安全和政治安排,以维护安全。四国机制等是否会成为准北约,关键不在于中国反对力度有多大,而是亚洲大多数国家如何认知和行动。印度作为地区大国的态度尤为重要。印度式中立主义意味着印太战略要走向集团政治,很难获得地区合法性。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