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警惕诈骗团伙利用年轻钱骡
2022年3月30日
上星期,新加坡警察部队反诈骗中心联合本地五家银行,展开为期四天的执法行动,成功制止超过150起投资和求职骗局相关案件。在这次的行动中,警方逮捕35人,另外调查220人,总涉案金额超过3100万元。警方发出的文告及照片显示,嫌犯大多是年轻人,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
在本月11日至28日,商业事务局和全岛七个警署展开类似的取缔行动,共有457名男女协助警方调查。他们涉及诈骗与充当钱骡,其中年纪最小的嫌犯只有13岁。
反诈骗中心主任郑惠玲警监指出,诈骗团伙过去是欺骗受害者接收与转移不义之财。最近,他们改换策略,骗取年轻人出售银行户头或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信息。他们利诱这些年轻人,出售一个银行户头可获得高达500元的回报,而出售SingPass信息则可获得高达2000元。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拿到钱。
骗子在获得这些银行账户或SingPass信息后,冒用他人名义使用各种电子服务,包括注册企业、开设银行或加密货币交易所账户等,用于存收赃款。骗子也使用SingPass信息注册新的电话卡行骗,以隐蔽他们的身份。换言之,这些被利用者其实也是共犯,因为他们是在知情情况下间接参与了犯罪。
对于13岁或16岁的年轻人而言,500元或2000元的回报极具吸引力。但是,充当钱骡或协助诈骗团伙行骗,后果相当严重。欺诈罪名若成立,可面对最长10年监禁和罚款;洗黑钱罪成立可面对监禁最长10年或罚款最高50万元,或两者兼施。在没有执照的情况下经营任何形式的付款服务,可面对最高罚款12万5000元或坐牢不超过三年,或两者兼施。
诈骗团伙大多在国外运作,得以逍遥法外,本地的钱骡则难以遁形,在警方的扫荡行动中首当其冲。年纪轻轻充当钱骡,留下了案底,一时的贪念,可能就断送了一生的前途。最令人痛心的是,年轻的国人为诈骗团伙背上了黑锅,而诈骗头目却在国外享受不义之财。虽然目前尚难以擒贼擒王,但对钱骡及跑腿的严厉打击,也能起到提高阻吓和减少罪案的效果。
诈骗团伙利用人们贪婪与恐惧的心理,威逼利诱行骗。骗子假冒警察或是执法人员,或是谎称受害者的银行户头出了问题而盗取个人资料,就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骗子设计的投资骗局、求职骗局或招收钱骡能得逞,则是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
骗子横行令人们感到真假难分,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的关系。据警方反映,有些受害者被警方告知他们成为骗子目标时,还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骗子以金钱为饵行骗,也助长了人们好逸恶劳以及赚快钱的心理。
去年底,华侨银行790名客户成为诈骗团伙的受害者,损失金额高达1370万元。虽然华侨银行全额赔偿,但这起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忧虑。警方也加大力度取缔钱骡及诈骗团伙的跑腿,并将成立反诈骗指挥中心,巩固各单位的反诈专业知识以及监督七大警署新成立的打击骗案小组。
可以预见,警方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对付诈骗团伙以及钱骡。警方也与银行以及电信公司加强合作,追踪诈骗团伙转移不义之财的足迹。年轻国人应该抗拒贪念,避免落入诈骗团伙的陷阱而成为钱骡或跑腿。他们不应存有侥幸的心理,为了几百元而以身试法。
家长应留意孩子的网上活动,提高他们对诈骗团伙干案手法的认识,并灌输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好逸恶劳与赚快钱的心理往往是通往罪恶之路。充当骗子的钱骡或跑腿,必然付出很大的代价。它不仅可能让孩子陷入牢狱之灾,也让他们受到道德的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