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南刊评论:南海水下的斗争刚刚开始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7-04 11:44
图片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康涅狄格”号资料图片。该潜艇2021年曾发生撞击水下不明物体后严重受损的事件 图/视觉中国

随着区域局势紧张,水下的斗争很可能才刚刚开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朱江明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海警在南海某海域巡航时发现一架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出现在南海上空,一边在空中盘旋一边向海里投放不明物体,中方立即派出船只前往打捞。据CGTN报道,投放的不明物体确认为声呐浮标。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美方这次投放探测器的地点,位于中国仁爱礁海域附近,这也是中国和菲律宾多次发生海上冲突的水域。

尽管这次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保持了沉默,但此事无疑让本来已经相当紧张的南海局势更加复杂。

事实上,南海地区的水下斗争可能远比海面上的更为激烈。早在2016年,中国海军就在南海地区打捞到美国海军投放的水下无人探测器。2021年还发生过美国最先进的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撞击水下不明物体后严重受损的事件。如果从2016年算起,“印太地区”水下的刀光剑影已经持续了8年多,只是由于水下缺乏能见度和拍摄条件,所以这方面的情况很难被外界探知或者披露。

从现在已经公开的情况可以看出,周边大国都在南海和印度洋地区持续部署水下探测装置,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显,除了了解潜在敌对方水下兵力在地区内的活动情况之外,还必须持续更新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地貌变化。

水文地貌状况的及时更新对水下军事行动很重要,海狼级潜艇的水下撞击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尽管美国一直没有公开事件的调查结果,但外界普遍认为,海狼是遭遇了此前绘制的海图中没有出现过的水下障碍物。潜艇在潜行中并不能有效观察周边的障碍物,且为了避免暴露也不会随便打开主动声呐探路,因此在敏感地区的航行大多数时间只能依靠海图导航。在海图中没有标识的障碍物如果本身不发出任何声音,就可能会发生碰撞。

所以潜艇出发前的水下海图必须做到尽量精确,水下的地貌经常可能因为地震或者海底火山爆发而改变,除此之外,水下力量出没的地点也可能被其他力量刻意部署障碍物——如大型水泥墩和铁链等,作为干扰潜艇活动的手段。

由于南海局势愈发紧张,周边各势力可能会在这一地区重点部署水下战斗潜艇或者无人潜航器等装备,平时可用于一般侦察和地理信息搜集,万一爆发冲突,也能随时转换为该地区内重要的潜伏兵力。无论潜艇还是自杀式无人艇,威胁都很大,且由于其隐蔽性极强、识别又困难,若在和平时期预先部署到位,战时更能起到难以预估的重要作用。传感器和水下侦察设备的大量出现,是地区内各方博弈的必然结果,随着区域局势紧张,水下的斗争很可能才刚刚开始。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