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和元:搁置争议仍是解决南中国海争端恰当方式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6-05 09:10
韩和元:搁置争议仍是解决南中国海争端恰当方式

上谈判桌谈判无疑是防止南中国海沦为乌克兰的上策,除了不符合美国牵制中国这一战略利益外,谈判既符合菲律宾、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亚细安的整体利益。

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5月31日在新加坡拉开帷幕,逾40个国家的550多名代表在为期三天的对话中,就诸多世界和地区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期间,不断升温的南中国海局势,再次成为香会热点议题,牵动世界目光。

菲律宾和中国就南中国海主权争议打了几个月口水仗,还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其中仁爱礁(菲律宾称阿云津礁)是主要热点。前不久,菲律宾船只试图向仁爱礁坐滩的军舰提供补给,中国方面则以多次使用高压水枪轰击阻截来予以回应,且这种冲突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作为相对弱小的当事方——菲律宾,正积极寻求国际力量支持它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抗北京的立场。在中美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国人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加大涉足亚太安全事务的力度。美菲双方一拍即合,以期通过合作来抗衡中国对该区域的影响力。

作为美菲合作的重要部分,今年的美菲肩并肩演习格外引人关注。演习从4月22日至5月10日举行,内容包括模拟击沉目标船、夺回岛屿控制权等,剑指北京意味浓厚。澳大利亚外交政策智库洛伊研究所刊登的文章分析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肩并肩演习首次在菲律宾12海里的领海外举行,直接挑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新闻》5月8日报道,德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正以“前所未见的规模”,向太平洋地区部署舰艇和军机,与美国和日本一起在南中国海举行演习,以展示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力量。除美日澳等,菲律宾也获印度和韩国的支持,似乎形成以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框架的联盟。印度4月底向菲律宾正式交付首批出口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韩国则对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多次“使用水炮”导致菲律宾船只受损、船员受伤,表示担忧。

亚洲版乌克兰?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4月间在华盛顿一场论坛上发言警告,一旦“外国势力”造成任何菲律宾人的生命损失,那等同于对菲律宾发动攻击,这可能启动菲律宾与美国的共同防御条约。小马可斯还称,美国防长奥斯汀向他保证,随着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升级,华盛顿将履行与马尼拉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

随着亚洲版的北约逐渐形成,东亚冲突的风险与日俱增。而现下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紧绷程度大有超越台海之势。为此,《南华早报》5月8日就发布评论文章指出,随紧张局势加剧,外界担忧南中国海可能成为“亚洲的乌克兰”点燃战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南中国海真的成为“亚洲的乌克兰”,各利益相关方被拖入战争,那么,不单是中国的不幸,亦将是菲律宾乃至整个亚细安的灾难。

就菲律宾乃至整个东南亚而言,由于南中国海争端升级为公开冲突。那么,与乌克兰遭受的破坏一样,南中国海冲突也势必产生深远影响,不只是给菲律宾造成严重破坏,也会造成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不稳定的局面。东南亚各国也将势必沦为大国竞争的棋子,而不得不分别站队,亚细安的团结和核心地位必将为此受损。

于中国而言,则大概率会因此而重蹈今日俄罗斯的覆辙——不但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之中,令各种有限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战争;还可能诱发周边国家的疑惧,进而使其地缘政治局势恶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很可能就此再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怎么办?

上谈判桌谈判无疑是防止南中国海沦为乌克兰的上策,除了不符合美国牵制中国这一战略利益外,谈判既符合菲律宾、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亚细安的整体利益。当然,小马可斯从其内部政治利益考量,短期内不可能示弱。如何让菲律宾重回谈判桌,这确实考验北京的政治智慧和大国气度。

事实是,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不乏政治智慧的伟大国家。这个国度曾为实现祖国的统一,正视历史和现实,不独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方针,还为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争端,创造性的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题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报告提出,80年代中国应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是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其中,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三件事中的核心,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通过搁置争议的政策,避免争端的扩大化。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对领土争议,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而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并不是要放弃主权,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二,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进行共同开发;第三,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作为国务院副总理访日,在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会谈中,邓小平强调,双方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问题上要以大局为重,并在之后举行的记者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约定不涉及。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比较明智,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后,在处理南中国海争议(中国称之为南沙群岛争议)时,邓小平再次提出了这一主张:“南沙群岛是历史上中国固有的领土,70年代以来发生了争议,从双方友好关系出发,我们趋向于把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以后再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不要因此而发生军事冲突,而应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1986年6月,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时,邓小平向他提出,“南沙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先放一放,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1988年4月,科拉桑总统访华,邓小平会见她时再次阐述了这一主张。他说,“从两国友好关系出发,这个问题可先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其后,科拉桑总统和劳雷尔副总统都对邓小平的主张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这种解决领土争端的思路,对于当下中国和菲律宾的南中国海争端的解决,无疑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原因很简单,当下的中国,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而这要求中国必须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作者是中国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