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美国应如何对付中国?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6-05 09:10
吴俊刚:美国应如何对付中国?

美国人把中国说成是当今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中国人则已认定麻烦制造者是贼喊捉贼的人。双方难有交集点。如果双方能够有不能发生战争的默契,则亚太地区就有望持续保持和平。

这是美国的一些政治精英和学者过去两个月公开辩论的课题。激起讨论的是两名特朗普时期白宫高官于4月10日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胜利无可替代》(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胜利无可替代”,出自1951年韩战期间被杜鲁门总统解职的名将麦克阿瑟之口。完整的语句是:战争的目的是获胜,而不是拖延不决。在战争中,没有可取代胜利的东西。文章作者是马修·波廷杰(Matthew Pottinger,中文名是博明)和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都属对华鹰派,先后于2021年1月和今年5月遭到北京制裁。两人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表这篇充满战斗气息的文章,用意何在,耐人寻味。

博明曾任西方通讯社和报章驻华记者多年,能讲流利的华语,特朗普入主白宫期间曾任副国家安全顾问。加拉格尔则曾是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前主席,也是共和党籍,于今年3月成功推动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要求中国科技公司字节跳动在六个月内剥离TikTok,否则就禁止该视频平台在美国运作。今年2月,他也和国会跨党派议员访问台湾。

文章标题的意思明确,就是美国必须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取得胜利。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对应该如何击败中国所提的建议。首先,他们把中国定性为国际局势混乱的始作俑者,指北京正在全球推行一系列行动,旨在瓦解西方世界,并要以一个反民主的秩序取而代之。

他们指责拜登政府与中国关系短期解冻,代价是牺牲了长期的胜利。美国应该做的不是管理与中国的竞争,而是应该战胜中国。美国应仿效里根对付苏联的做法,推倒中国的互联网(防火)之墙,为中国人提供真实信息;提高防务开支,从当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提高到4%甚至5%;拨款200亿美元专门处理台湾问题,并成立一个 “威慑基金”,用于武装防御台湾,同时用以保证美国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加强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存在;扩大限制美国资金与技术流向中国高技术企业,不仅在半导体领域要限制,在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方面,也要限制;培养下一代的冷战战士等等。

简单说,美国须无所不用其极把大陆政府击垮,把中国压下去,基本论述是指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软弱失误。这种战斗姿态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和反驳,包括:于今年3月离职的拜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与台湾事务副高级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知名学者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詹姆斯·布雷迪·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前中央情报局(CIA)东亚问题高级分析师保罗·赫尔(Paul Heer)等。他们基本上是替拜登的对华政策辩护。

杜如松认为,两位作者主张放弃管控竞争,采取直接对抗并等着大陆政府倒台,必将使风险升级失控。白洁曦等同样认为,两位作者的主张会导致类似冷战时代最危险的对抗情况。但两人在回应时仍坚持他们的观点。总的来看,这场辩论其实并未超越2019年坎贝尔(Kurt Campbell,现任美国副国务卿)和沙利文(Jake Sullivan,现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同样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的专文所涵盖的范围。

坎、沙二人的主张是:没有灾难后果的竞争(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他们共同探讨的是美国该如何挑战中国,同时又与之共存,因为围堵针对都不是办法,也不能妄想中国会像苏联那样自己垮掉。这应是最切合实际的想法,基本上也就是现在拜登奉行的竞争而不对敌的策略,否定了里根对苏联的做法,因为他们认识到,中国并不是苏联,冷战思维行不通。博明和加拉格尔在此时跳出来金鼓齐鸣,杀气腾腾,不免让人对他们的动机多所猜测。

虽然在如何对付中国的做法上观点有些不同,两派人认为美国必须对付中国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也如一般观察家所说,不管哪一派当政,都不会本质上改变对华政策。中美关系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只是如果性情乖戾的特朗普重回白宫,中美关系更可能有一些出人意表的波折。

中美两国防长最近都出席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双方举行了场边会晤对话,但据观察,在热点课题上双方立场不变。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演讲中强调,印太地区仍然是美国“优先战区”(priority theatre of operations),“维护本区域的安全和繁荣,仍然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运行原则”。 他也说:“只有亚洲安全,美国才会安全……。”

美国目前在亚太地区所采取的不是过去的辐射型关系,而是奥斯汀所谓的“合流”(convergence)概念,即和志同道合及价值观相同的国家合流,形成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更有能力的伙伴关系网络,并定义印太安全的新时代。中国军方代表回应称,美国的印太战略是把一个个小圈子融合成亚太版的北约,从而维持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地位。换言之,名称有所不同,围堵和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

从中国防长董军的发言看,中方在南中国海和台海问题上的立场似已变得更加强硬。谈到南中国海问题时,他不点名说:“有个别国家在外部势力的煽动下,毁弃双边的约定,违背自身的承诺,有预谋的挑起事端,制造假象,误导视听,甚至不顾地区国家的整体利益,违反东盟(亚细安)宪章精神,配合外部势力在本地区部署中程导弹。”这番话剑指何方,人人皆知。他警告,中国对在南中国海的侵权挑衅行为保持克制,但这是有限的。

在两岸问题上,董军则不点名地说,外部干涉势力正在以切香肠的方式,不断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炮制涉台法案,执意对台售武,非法进行官方往来,“这实际上就是在助长台独,图谋以台制华,这些险恶用心,正在把台湾引向险境”。外部干涉势力指的是谁,也不言而喻。

美国人把中国说成是当今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中国人则已认定麻烦制造者是贼喊捉贼的人。双方难有交集点。尽管如此,中美能直接对话和保持沟通渠道总是好事。两国防长在香会同声表示保持沟通的重要性,也是两个大国共同承担亚太和平重任的最低公约数。如果双方能够继续维持斗而不破的竞争关系,以及有不能发生战争的默契,则亚太地区就有望持续保持和平。但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仍存有很大的变数,11月的美国总统选举会是一个节点,结果如何会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