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两岸冲突阴影下的半导体业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14 09:10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近20年来,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台湾的护国神山,不仅供应链产值对GDP贡献超过两成,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持续发展,也扮演着国家安全的关键角色。

虽然台湾多数民众心中并不畏惧,但近来若干国际媒体形容台海情势已达“兵凶战危”状态。我们认为“居安思危,料敌从宽”是维系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

如果未来两岸出现严重冲突,半导体产业应该如何维系其国际供需状态不坠,相信是大多数台湾民众高度关心的议题。

依据海内外重要智库研判,两岸冲突可能不会立即发生军事战争,极有可能出现所谓“非战争的军事行动”,譬如海空航运封锁,关键原物料进不来、制造商品出不去,海底电缆、通讯网络、发电及供水设备遭受恶意破坏等。

试问当这种封锁状况发生时,台湾半导体产业可以支撑多久?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又或者让损失降至最低?在冲突结束后如何迅速重建?这些议题都是政府与民间相关单位,应该再三思索与模拟,准备好因应之备案。

犹记1996年台海出现飞弹危机时,当时李登辉总统曾自豪地说,已备好“18套剧本”,民众好奇的是,现有的国安单位对于两岸出现军事封锁,准备了多少套剧本?

半导体产业是一条很长的供应链,世界上没有一个单一国家,包括美国,可以包办全部,遑论台湾。因为在这条产业链中,除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还需要数以千计的大小原物料与维修组件,部分在台湾已有生产,但也有关键化学药剂与机器零组件需要自日本、荷兰等地进口。举例而言,晶圆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气体、前驱物、显影液需要来自日本、EUV/DUV关键维修零件需来自荷兰。

备用之机械与光学零组件可以在台库存,但基于商业考量,供应商一般不会储存超过六个月使用量;若干精密化学药剂则因性质特殊,超过二个月即须弃置。因此,如果台湾海空运遭到超过三个月封锁,关键化学药剂进不来,晶圆制造可能停摆。

当台湾航运遭到封锁、基础建设受到攻击破坏,为维系订单供应不断,晶圆制造厂商如台积电、联电、华邦电等,可能需要转移部分生产订单于海外分支据点。然而,目前台厂在海外的生产能量仅约一成,届时恐怕无法全数承接。因此,如何增加台湾晶圆制造在海外生产冗余,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这些备而不用的冗余产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政府如果不给予财务或税捐支持,在商言商,厂商不可能自行投入产能投资,或投资后仅搁置,备而不用。

台湾政府应与美国政府取得若干程度共识或默契,当台湾面临非战争之军事封锁时,美国协助台厂迅速将半导体产能转移至海外,包括在美国、日本、德国,甚至在中国大陆境内的生产基地,以避免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当海空航运遭到封锁或基础建设受到破坏,台湾社会势必人心惶惶,甚至谣言四起,股、汇、房市无量下跌,大量资金移转海外,这种状况仅靠5000亿元(新台币,约213亿新元)之国安基金,恐怕不足以因应,台湾政府应释出更多公共资源与利多政策,稳定人心。这些因应脚本虽属机密,但应于国安兵推时事先拟定,以备不时之需。

产业营运维系与事后重建之速度,关键在于重要人才。台湾政府应与各大科技公司协商,编造关键人才名册,除台湾军警情治单位外,或可请美国给予特别保护与安全撤离,以维系状况解除后之产业重建能力。

民间企业更应针对重要客户,如苹果、辉达、超微,拟订于紧急情况下,短/中期因应措施,俾对其供应不断,订单不至于移转。如此,这些厂商便将对中国大陆政府施压,缩短台湾遭受封锁时间。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半导体产业关乎台湾之安全,岂可不慎乎!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