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限行电动自行车”不能无视民生刚需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守一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全城不少路段被列入限行,限行时间包括全天、白天早7点半到晚7点半和早晚高峰,限行路段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等几个中心城区。《通告》引发热议。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一直让不少城市“头痛”。要求限制电动自行车的理由很多,安全隐患是主要方面。以广州为例,截至2023年3月底,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高达322万辆;而有关部门预估的实际保有量,可能接近500万辆。这么庞大的基数之下,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现象,肯定也不容小觑。再加上一些人骑车不戴安全帽,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多数电动自行车没有买保险,善后索赔也很麻烦。
这些电动自行车乱象不容否认,但“一限了之”就能解决问题吗?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受欢迎,理由也显而易见:因为它廉价、方便,能解决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对于距地铁站较远、没有私家车的家庭来说,电动自行车就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再发达,总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难题,再加上随着城市拥堵的加剧,电动自行车是相对绿色环保且能提高通行效率的工具。这是真实的、自发的民生需求,而且数量庞大。
只要市民的这种真实需求没有更好的替代性解决方案,政府出台的限制政策要想真正落地,就要付出高昂的执行成本,最终还不一定奏效。
很多网友都提到了深圳的例子。从2012年开始,深圳从“禁摩”拓展到“限电”,此后几乎每年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比如2013年用挖土机现场摧毁数千辆电动车;2016年十天内查扣电动车17975辆、拘留874人……但无论怎么升级行动,电动自行车都没有绝迹。到了2022年,深圳不得不启动电动车登记上牌工作,重新允许电动车合法上路。
广州现在的《征求意见稿》,虽然与深圳此前的“全面禁止”不同,而是分路段、分时段限行,可就像反对者提出的,这种区分只能减少矛盾,而无法避免矛盾。在限制的时段路段里,那些要接送孩子的家庭、那些要送快递和外卖的小哥,该怎么办?限制电动自行车即便能减少一些拥堵和事故,但却会带来更多更普遍的通行问题。
无论出于环境保护还是通行效率考虑,电动自行车相比私家小汽车,其实都更有优势,为什么不少城市管理者更“优待”汽车?一个理由也许是,现在的城市道路建设就是优先汽车,汽车保险制度也更完善,管理起来更省心。
而要让电动自行车有序运行,则有很多功课需要补,比如修建更宽的非机动车道,推行强制佩戴安全帽等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推动电动自行车强制上保险等。
换言之,只要在管理上多想办法,电动自行车上路造成的问题虽然不能说完全杜绝,但一定可以大大减少。一些城市管理者图省心,以为“以禁代管”就能解决所有麻烦,但就算广州电动车限行政策最终通过,后续也要花费巨大精力执法,且最终只是暂时掩盖问题。与其重走一遍其他地方的老路,不如在管理上多想想办法,还是那句老话:在民众刚需问题上,社会管理宜疏不宜堵。
据悉,广州预计在7月10日,对电动自行车限行问题召开听证会。期待相关部门能更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建议,开展更科学扎实的调研,让公共政策更接地气,更贴近民心民意;也希望广州能够在兼顾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