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政策制订不够缜密 港高才通审批出乱子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22 09:12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审批处理掀议论,曾因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而在内地判囚的学者贺建奎,申请“高才通”获批,风波闹大后,昨晚才被取消资格。劳福局长昨天表示,“高才通”申请过程中,毋须当事人申报有否犯罪纪录,然而根据入境处网站介绍,“高才通”申请者除了必须符合学历或工作收入要求,亦须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例如没有严重犯罪纪录。“高才通”计划应否一律将有案底者拒诸门外,可以斟酌,但官方应该一开始便明确要求申报犯罪纪录,而不是在不知情下批准申请,将责任推卸给入境处长这名“最后把关人”,事件反映政府政策制订需要更缜密,处理亦应该更谨慎。

未要求申报犯罪纪录

劳福局处理令人费解

政府去年底推出“高才通”招揽高收入和顶尖学府毕业生,劳福局表示,至今有逾万宗申请,近8000宗获批,贺建奎是其中之一。2018年底,时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的贺建奎访港,宣布其研究团队利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让天生对艾滋病免疫的一对双胞胎女婴在内地诞生,成为世上基因编辑婴儿首例。事件不仅在学术界及社会引发医学伦理争议,贺建奎和另外两名涉事者,还因此在内地惹上官非,深圳法院认为被告故意违反国家有关科研和医疗管理规定,“情节严重”,裁定三人“非法行医”等罪成,当中以贺建奎判囚3年刑期最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将他列入人类生殖技术违法违规人员“黑名单”,终身禁止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

去年4月,贺建奎刑满出狱,后于北京成立“贺建奎实验室”,从事罕见遗传病基因治疗科学研究。贺建奎表示看好香港未来,本月初在网上提交“高才通”申请,一周后获批,早前正准备联系香港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看看是否有合作和工作机会。他强调会遵守伦理道德做研究,希望为基因治疗平价化出力。问及申请“高才通”时有否提及案底,贺建奎未回答。

惩教制度目的之一,是让曾经行差踏错的人,有机会改过自新。在香港,这几年不少人相当关心更生人士重投社会的问题;在美国,由于劳动力紧缺,企业四出“抢人”,增聘更生人士趋势明显,当中不乏重量级企业,以华尔街著名大行摩根大通为例,2021年该公司新聘人手,约有一成(4300人)有案底。当然,每名更生人士背景不尽相同,重获自由后,若想在某些行业立足或移民,现实有一定困难,这亦是无法否认的现实。

近年香港出现移民潮,个别国家容许港人毋须持有“良民证”移居,但亦有很多国家会过问申请者案底;企业乐意多请更生人士担任前线或初级职位,但聘请中高层或高级研究员时,可能又会有更多考虑。“高才通”计划应否一刀切将有案底者拒诸门外,可以斟酌,贺建奎个案的复杂,在于他不仅因为“非法行医”定罪,还因为他曾经逾越科研伦理道德底线,这会影响同行对他的信任。本世纪初,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声称破天荒成功克隆人类胚胎,惟后来被揭论文造假,身败名裂。虽然他之后一直努力重振个人名声,其运营的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也的确成功复制狗、牛、猪,但始终无法洗刷之前的污点。贺建奎想“复出”,诚信问题相信亦会成为一大障碍。

施政以结果为目标

政策需要深思熟虑

贺建奎申请“高才通”来港,如何处理、是否批出许可,责任当然在特区政府。官方昨深夜表示,入境处检视有关申请后,怀疑有人以虚假陈述获得签证,宣布相关签注无效,并会刑事调查。这次事件最令人不明所以的地方,是为何劳福局之前没有要求“高才通”申请人申报犯罪纪录,直到贺建奎争议曝光后,各方才急急补镬,包括规定所有申请者今天起必须申报,以及调查贺建奎有否虚假陈述。

官方一直强调,“高才通”目标是罗致年薪达250万元或以上,又或在全球百强大学毕业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惟入境处网页其实有明确提到,“高才通”提出来港签证或进入许可申请,“若符合下列准则,可获考虑批准”,当中包括“没有保安理由拒绝申请”,以及申请人“没任何已知的严重犯罪纪录”等。“高才通”由劳福局负责,不要求申报犯罪纪录,唯一合理解释是局方之前认为把关责任在入境处,跟自己无关,流露的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思维。局方补镬堵塞申报漏洞,总比坚持靠入境处长做“最后把关者”好,但局方昨天的回应,予人观感多少是将“漏招”责任推卸他人。

现届政府重视KPI(关键绩效指标),强调施政以结果为目标,由土地房屋、城市卫生、交通运输到抢人才,不同部门都想达标做出成绩,这本身并非坏事,但如果只求追指标赶死线,政策思虑不周、不重成本效益,有可能衍生各种各样的治理问题。无论是简约公屋、易通行还是“高才通”,都令人觉得政策制订粗疏急就章,很多重要细节未有想通想透。倘若局方制订“高才通”计划时,事先有想清楚如何处理一些有案底者的申请,贺建奎个案所引起的争议,绝非无可避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