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能端:校园生活该有的样子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1-15 07:55

众声道

开学前,校方通过“家长联通”(parents gateway)发信给家长,告知新学年要注意的新旧事项。其中包括小三生要担起新的任务,和刚升上小一的学弟妹配对,与他们共度休息时间,助他们融入新的环境。看到这点,心里颇有感触。

老大在2021年上小一时,正值疫情反复期间,校内严格执行安全距离措施。他不仅没有机会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在同个时段休息,也不能天天到食堂去,因此他不曾有“专属”学长引导他入学。学校能够恢复“伙伴制”(buddy system),说明我们正大步迈向疫后常态,孩子也终于能体验真正的校园生活。

身为家长,接下来最让我期待的是看到莘莘学子有机会参与全校举办的运动会。无论运动细胞好不好,运动会都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印记。

以校内分组制(house system)实行学校里各项比赛,相信已十分普遍。这种打破班级和年级限制的分组,促进学长学弟妹之间的凝聚力,以及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运动会上,不同“house”之间的较劲往往是学生时代里,最让人怀念的一环。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接触,运动会取消或以小规模方式举行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全国校际运动会所有赛事在去年成功举行,各校也应考虑复办全校运动会。

另一项点缀校园生活的活动是“学习之旅”。能够在课堂之外,和同窗到各别机构或景点展开实体的学习之旅,能为“上学”这件事增添趣味,也让学习事半功倍。

据我了解,一些小学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为高年级的学生安排这些活动。以我们家为例,就读幼儿园的老二去年就和同学参观了玩具博物馆。反倒是老大还不曾和同学一起出游。

在疫情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校方策划这类校外活动,想必有诸多考量,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期待疫情好转,让各年级的孩童都能从学习之旅的过程中受益。

疫情前,中小学生参与浸濡活动或是招待来自他国学校的师生团,是本地校园里常见的事,但三年下来,大家可能已淡忘这些活动。犹记中学和高中时期,到英国和中国浸濡,难忘的事情很多,如体会了不同的风土民情、和同学一起旅游共筑了许多美好回忆等;而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了自信,意识到自己虽然来自小红点,但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与切磋,完全不会矮人一截。

疫情、俄乌战争、中美博弈等国际局势令世界更加分化,却同时更凸显国际协作和沟通的重要。在求学阶段让孩子有机会面对面接触国际友人,能孕育宽广的胸怀和视野,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尤其对承办双文化和语特课程的学校而言,这三年来少了和中国学校的往来,想必是一大缺憾。随着中国“动态清零”政策走入历史,新中学校恢复实体往来应是指日可待。对于区域国家,许多新加坡人也卸下了各种顾虑,在刚过去的学校假期举家旅行。种种迹象都预示,是时候重启浸濡项目的安排了。

不管是教师或学生,过去三年都经历了非一般的校园生活。但愿师生都能尽快迎来新常态,毕竟那才是校园生活该有的样子。

(作者是青少年受众工作群总编辑 nengduan@sph.com.sg)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