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汉钧:核聚变与星际旅行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1-08 07:55

国际漫游

人类最有可能的星际旅行模式,是以离子发动机、等离子体发动机、核聚变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等,将具备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送到另一个星系。

最近到电影院看了《阿凡达:水之道》,有影评人说,导演詹姆斯卡梅伦似乎拉大队到潘朵拉星球实景拍摄了。这既是观影者对电影动画技术(CG)的高度肯定,也是幕后团队对外星世界细节精雕细琢的真实呈现。

在电影故事里,潘朵拉这个虚构世界是南门二星系(Alpha Centauri)一颗行星的卫星。南门二是真实存在的星系,是最靠近太阳系的星系,距离我们只有4.37光年。因此南门二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脑游戏里。

南门二虽然是太阳的近邻,但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到南门二作星际旅行,在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未来几代人都是不可能的。人类寿命最长不过100来岁,航天器无法在太空人的有生之年,把他送到另一个星系。

美国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人类的未来》一书中预测,人类最有可能的星际旅行模式是以离子发动机、等离子体发动机、核聚变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等,将具备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送到另一个星系。

现今的火箭采用化学燃料和氧化剂,一经点火,两者混合燃烧,把大量炽热气体往外喷射,产生的巨大推力将火箭和太空船推上天空、飞离地球。

离子推进器的效率是化学火箭的五倍到10倍,可以持久飞行,展开行星际旅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造出离子推进器,1998年升空的“深空1号”探测器是第一艘使用离子推进器的航天器。

等离子体推进器是效率更高的发动机。理论上,它可把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时间,从现有的九个月缩短到少过40天,但它需要大量电流来产生等离子体,甚至或需要一整座核电站,才能维持行星际旅行所需的电力。等离子体推进器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可展开星际旅行的发动机是核聚变推进器。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燃实验设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去年12月中宣布“核聚变点火”成功,除了意味着人类朝核聚变发电靠近了一些,也朝实现星际旅行的核聚变推进器靠近了一丁点。

核聚变是恒星发光发热的原理。恒星如太阳拥有无数的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反应就是核聚变,会产生中子、氦原子和巨大能量。科学家在1950年代试验成功的氢弹,就是一种核聚变。核聚变作为武器取得成功后,科学家便开始研究用于发电的受控核聚变。

受控的核聚变,好比把太阳装进盒子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曾说:“我们说我们将把太阳放进一个盒子里,这个想法很好,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制造这个盒子。”

要稳定地控制核聚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学家必须给两个氢原子施以极大的温度和压力,才能促使它们结合。这首先必须输入极大的能量,科学家跨不过的坎是产出的能量始终无法超过输入的能量。这样的核聚变就没有商业价值了。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说法,国家点燃实验设施的“核聚变点火”成功,是首次得以实现“能量净增益”,也就是产出的能量大于激发核聚变的激光能量。

绝大多数媒体为这项试验成功喝彩,《经济学人》则持批判态度。《经济学人》的报道指出,实验室需要极大的能量来产生激光,一部分激光会激发核聚变,另一部分会浪费掉,而美国能源部并没有公开使用了多少能量来产生激光。换言之,核聚变产出的能量,很可能还是低于产生激光所投入的总能量。

核聚变发电还面对其他挑战,尤其是燃料极度稀缺,因为当中一些燃料如氦同位素氦-3,在地球的存量很少,只能到月球开采。

核聚变发电深深吸引科学家,因为核聚变可以产出巨大的能量,却几乎不产生核废料,即使有也容易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终止核聚变反应比终止核裂变容易得多,所以核聚变发电的前景比核裂变更有希望。

理论上,使用核聚变的推进器能让宇宙飞船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从太阳到南门二只需要40多年。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到达太阳的近邻,也许那里真的存在一颗像潘朵拉的星球,等待人类去开发。

不过科学家认为,即使“核聚变点火”真的试验成功,距离商业化发电可不是三五十年就能成功的;距离造出核聚变推进器作星际旅行,就更不是本世纪所能实现的梦想了。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组副主任nghk@sph.com. sg)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