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浚生:马粪的故事和气候危机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9-03 07:55

吴浚生

故事是这样的:19世纪后期,由于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逐渐被“淹没在马粪中”。这些大城市非常依赖马匹来运输人员和货物,维持运转。城市中数以千计的马匹,每天都在街道上留下大量粪便。一匹马每天排出七到15公斤的粪便——可以想象这个规模。在伦敦,街头的粪便吸引了大量苍蝇,造成疾病的大规模传染。

这个问题在1894年达到顶点。《泰晤士报》甚至预测“50年后,伦敦每一条街道都将被埋在9英尺厚的粪便之下。”

由于已经无路可退,人们必须寻求科技创新和突破。终于,问题在20世纪初迎来了解决方案。亨利·福特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可以大规模快速制造汽车取代马车。在10年内,本来看似无法克服的马粪危机,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我在七岁大儿子的书本《关于拯救地球的100件事》中,读到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这小故事带来的信息是如此强大且令人难忘。出于好奇,我上网搜了一下。许多作者、媒体都报道过这个故事,鼓励人们不要绝望,即便遇到诸如“1894年的马粪大危机”,总会有创新突然出现,解决各种问题。

不幸的是,故事其实是假的。

不少好奇心比较强烈的人发现,这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捏造的。纽约留下来的记载可以作为佐证。那时候的纽约,和伦敦一样,街道布满马粪,卫生状况并不理想。然而,解决马粪危机的不是汽车,而是相对简单、直接的管理方案。

当时的卫生官员对街道清洁部门进行管理改革,制订新的条规,为街道清洁工人引入极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首先,官员对由新移民组成的街道清洁工人加以“部队化”,全体穿上制服,以“战士”形象出现,并大肆宣传。通过薪水调整和纪律,马粪危机就被移民工人和铁锹解决了。

事实上,美国的马并没有在汽车出现后立即消失。这要等到1925年左右,美国的汽车数量才开始超越马车。

笔者寻思,这种线性思维的故事其实相当不利于解决问题。它严重低估了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的重要性,把人们带进舒适圈,逃避各种挑战现状的努力。比如,笔者就曾听不少人说过:“我们普通大众何必去担心气候的问题?总会有人想出一些出色的技术解决方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真的是这样吗?寄望高科技,其实忽略了更直接的方案。每每谈到气候危机,我们总会听到诸如太阳能、风能等等替代能源,甚至碳捕获和储存等普通民众不容易理解的字眼。人们的关注在于新科技如何能让目前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而又能克服气候危机。

确实,这些科技突破至关重要。但是,一厢情愿地把所有希望押在高科技上,期盼甚至假装气候危机可以像马粪危机一样,因汽车的出现而解决,风险不是太大了吗?事实上,世界各地在推动再生能源的进展方面,并没有办法让我们有足够信心,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将温度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范围内。

许多研究已经清楚表明,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比如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日常用品和食物浪费、增加回收率和重复使用率、改善垃圾处理系统等等,可以大幅度减少排放量。然而,为什么许多政策制定者忽视行之有效的做法,而押注在技术创新?

首先,即便面对气候危机,我们还是不能摆脱以经济增长来衡量国家进步的思维。欧美发达国家的各种再生能源计划,以气候危机为名,实则为重建工业,为技术创新提供大量资金,并期望获得高经济回报。发展中国家也毫不掩饰这个意图。比如,印度尼西亚目前极力推动的加里曼丹绿色工业计划,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期待电动汽车工业能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能减少多少排放量,反而变得其次。

其次,要求各部门改变管理方式,和要求人们改变生活习惯,会面对强大的反弹。这些方案注重于减低成本,而不是经济增长,做大蛋糕。而且,由于许多方案牵涉到许多人员,执行方面过于分散,对管理系统影响重大。政客对这些有可能失去民意的方案,大都退避三舍,拿不出改革的魄力。

追求创新同时重视现实

人类文明的前进,创新是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创新,我们实现了文明进步,创造了各种发明、新型产品和服务、壮观的建筑群等等。创新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意味着相同的投入会有更大产出。

马车的各种弊病刺激了汽车的大规模制造,然而这不意味着直到汽车出现前,我们应该任由马粪泛滥成灾。过分强调创新,忽略了问题本质,未免本末倒置。平淡无奇的解决方案,反倒可能是最有效的。气候危机的紧迫性,给人们的时间不多,低估挑战会让我们措手不及,甚至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也许,硬着头皮改变生活方式,老老实实地穿起清洁制服、拿起铁锹,而不是把期望全部放在科技突破上,才是面对气候危机的正确态度。

作者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可持续发展博士

目前在马来西亚双威大学

主管可持续发展管理硕士课程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