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宝岛“行人地狱”污名何时清?
5月8日上午约9时,台南市三岁余姓女童牵着妈妈的手,背着粉红色书包去上学,交通灯亮着行人绿灯,母女俩过斑马线。
刚走到半路,一辆汽车突然左转撞上,小名薇薇的女童被撞飞,头部重创当场身亡。38岁的母亲被压在车底下,肝脏破裂、肋骨与骨盆断裂,送院救回一命。
36岁肇祸女司机怀胎17周,饱受惊吓送院安胎。事发后五天的母亲节前夕,她到女童的灵堂下跪献花道歉,泣不成声。
去年12月27日晚上11时许,台中市30岁李姓少妇和推着婴儿车的32岁丈夫,带一岁半儿子过斑马线回家,只差三四步就到对面,忽然一辆巴士左转,撞上一家三口。母子当场死亡,婴儿推车支离破碎,伊拉克籍库德族的丈夫季韦亚也受伤。
季韦亚说,他10年前领奖学金到台中的中国医药大学念药学系,目前当英语教师。事发当晚,夫妻俩刚讨论开生技公司的计划。这场车祸后,他的幸福人生被改写。
他悲叹,两夫妻是最守法的行人,走路坚持不看手机,无法接受司机鲁莽驾驶。
两名肇祸司机都已在过失致死罪下接受调查。令人遗憾的是,这两起悲剧,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根据警政署统计,台湾去年有3085人死于车祸,包括394名行人。这意味着每天超过八人魂断公路,至少一人过马路丧命。据交通部统计,今年第一季再添103名行人死于车祸。
这些数据一再改写新高,也高得离谱。相比之下,同在亚洲的日本去年的车祸死者是2610人,新加坡则是108人。对比车祸死者占总人口的比率,台湾分别是日本和新加坡的六倍和七倍。
去年12月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篇报道,把台湾形容为“行人地狱”,引起广泛关注,讨论热度至今不减。
报道提到台湾以美食、自然风光与热情好客吸引国际旅客,但马路如虎口也是恶名昭彰;司机和骑士普遍不尊重行人的路权、人行道狭窄,造成车祸死亡率偏高。
随着疫情解封、旅客重返,包括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多国政府都特别提醒,到台湾旅游,过马路要格外注意安全。
斑马线上的人车抢道,是生活在台湾的日常体验。十字路口闯红灯司空见惯;行人绿灯亮起后,走在斑马线上必须眼观四方、耳听八面,提防汽车和电单车随时杀入,在行人的缝隙间穿梭,飞驰呼啸而过。
小市民对此深恶痛绝。就在5月14日母亲节当天,民间发动到全台死亡车祸路口的行人快闪行动,许多人一手持康乃馨、一手撑伞,为过马路无辜丧命的无数母亲和女儿,以及家属请命,呼吁重视行人路权,也加强保护伞。
最大的保护伞,当然是加强执法。星期一(5月21日)有人以“小市民施克德”署名,在《自由时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三大平面媒体的头版,刊登半版广告,呼吁政府相关首长,要翻转台湾的交通地狱恶名、保障全民生命安全、避免家庭破碎,务必全力贯彻严格执法。
台湾政府已做出回应。行政院星期四通过“行人优先交通安全行动纲领”,国发会也正审议“永续提升人车安全计划”,预计未来七年投入400亿新台币(17.58亿新元)改善行人用路环境。
台湾蔡英文当晚也在脸书贴文,宣示政府改善行人安全的决心,要通过四方面做出具体改变,除了改善环境工程,也要深化“以人为本、行人优先”的教育,以及加强对驾驶人的把关监理和执法效率。
以上行动和宣示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综合舆论分析和个人观察,要洗清“行人地狱”的污名、彻底撕掉耻辱标签,最迫切的两件事,应该要包括改善交通灯设计,以及加重刑罚并严格执法。
首先应严格规定,当行人绿灯亮起时,一概不准汽车抢路,否则必有重罚。尤其在车祸黑区、繁忙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必须区分行人和汽车的绿灯,避免人车抢路。
要加强对闯红灯者的执法,可通过科技和民众力量,双管齐下;包括在黑区设置电眼,拍下汽车闯红灯的证据,并推广鼓励公众拍照举报的机制。
台湾法律针对不让行人优先过马路导致死亡、过失致死罪,都有相应的罚款、吊销驾照和坐牢等刑罚,但是否严格执行,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有待公评。
台湾宝岛好山好水,号称民主自由前线,也是许多年轻人追梦筑梦之地;但开车人奔驰的自由,绝不能伤害行人安心过马路的自由。大力提高交通法治、显著减少公路亡魂,应是保障人民幸福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