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岁无立春忌婚引议论 中国大陆互联网兴科普热
来源:中新社
春节将至,有关“龙年适不适宜结婚”的话题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议论。
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回应了一条官网上的留言,并表示将予以关注。此举随即登上微博热搜。
该留言称,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建议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引导民众不受迷信影响龙年正常结婚。
截至发稿,已有不少媒体、网友撰文科普,相关解释性话题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兴起了一阵小热潮。
“人民网科普”公众号撰文称,“寡妇年”的说法来自“寡年”,即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民间习惯将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无春年”,又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
新华社采访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从历法角度解析无春年缘何而生。她说,二十四个节气在公历中对应的日期基本固定,但在农历中对应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同时为了兼顾一年中寒暑季节变化,古人还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
春节是农历的节日。随着春节在公历日期中的变化,农历一整年中可能会出现两个立春日,也可能一个立春日也没有。因此便出现了“无春年”。
中国青年报新媒体撰评认为,所谓“寡妇年”不宜结婚这种基于迷信的观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
“双春、无春的出现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新京报评论”撰文指出,无春年和寡妇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更不用说与婚嫁有什么关联,自然也不能决定婚姻的成败和长久。“寡妇年”的说法本身就是对“无春”之年的过度解读。
杨婧说,无春年是中国农历历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而且很常见,平均两至三年就会出现一次。“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人民网科普”文章列举称。
检索互联网,之前十余年间经历无春年时便有相关百度提问和媒体报道。受“无春年”影响,新人赶在过年之前扎堆领证、办酒席等现象频出。
“其实这些说法里,很多都没什么道理,就是一种民间的、地方上的解读方式和途径,所谓一年中‘顺’与‘不顺’,有时候人们更多是一种心理作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告诉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文章指出,婚姻是人生的重大决定,应当基于双方的感情、价值观、生活目标等因素来决定。将婚姻幸福的决定权交给迷信观念,是对个人选择权的一种剥夺。
“无论是什么年,在适合的年纪,做适合的事情。遇到良人成家,遇到良师学艺,遇到良机成业。”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博主“乐天凌”如是说,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