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陆曦:台湾终于走向世代对决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1-12 10:41
陆曦:台湾终于走向世代对决

近年来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政治动态已经暗示,台湾的世代对决正变得不可避免,这种发展对中国大陆追求统一的目标构成了潜在挑战。

台湾明天(1月13日)迎来备受瞩目的四年一次总统大选。这场选举宛如一场早已预定的节日,吸引着四周的人们纷纷启程,飞往观选。很多人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错过这次,或许将不再有机会见证如此盛况。

与往年紧绷的政治局势相比,今年的选举氛围显得相对温和,传统的统独对立逐渐让位于家庭内的世代差异。民调封关后,没有数据能够引导舆论的方向,明显可以感知“三咖督”(台语,三角战的意思)中正在起势的是柯文哲——他被蓝绿两党老一辈视为“骗子”,但却赢得广泛年轻人支持的政治人物。

在本文撰写之时,柯文哲的YouTube订阅者已经突破了100万大关,五倍于赖清德,35倍于候友宜。上周末南部的造势,尽管柯文哲的现场人数似乎不及对手,但网络上的观看记录却达到了惊人的11万。这一数字背后,是台湾的年轻人对传统政治表达方式的一次革命。这些年轻人不要桩脚组织、不坐游览车、不会因为要领免费的便当才去造势现场,但他们不满现状,对居住正义、贪腐问题、低薪问题、教育改革、能源短缺和政治诚信等社会问题,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态度和诉求。

柯文哲到底为何能崛起?答案或许和蔡英文有关。

自马英九时代起,台湾民众的身份认同逐渐倾向于本土化,太阳花运动和香港反送中事件进一步加速这一转变。身份认同的变化又驱动台湾社会对政体性质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两岸政策支持者逐渐边缘化,“两国论”成为了台湾大多数民众的默认共识。然而,两国论的主张与中华民国宪法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是否需要修宪去解决中华民国主权和治权的冲突。可一旦修宪,就破坏了两岸维持现状的底线,台湾无法承担这所带来的风险。

蔡英文在任期内提出了“四个坚持”,尤其是强调两岸互不隶属的点,找到了中华民国宪法与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模糊地带,巧妙地回避了修宪的争议,同时为台湾政体性质提供了新的定义。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有效地凝聚了最广泛的民意支持,并让包括赖清德在内的政治人物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

“四个坚持”不仅改变台湾的政治话语,也间接地允许大选焦点从两岸关系转向内政建设和社会政策。如同房子的地基须要稳固才能支撑起梁柱,一个社会对政体性质的共识,才能为讨论更具建设性的政策提供基础。回顾过去的选举,两岸关系一直是台湾不可动摇的议题,常常使得台湾社会陷入两极分化。缺乏坚实统一的政体认同,民众无法将关注点从分裂的政治议题,转向更为建设性的公共政策,也无法全力评估政府的施政效能。

观察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历史,可以看到威权主义下的经济增长,最终促进福利国家的转进。台湾的情形独特,在蔡英文的“四个坚持”出台之前,社会对政体性质的认知长期无法统一。在这种分裂的政治基础上,执政党往往倾向于将社会福利倾斜给那些在统独议题上立场极端的支持者,老年人和特定阶层的既得利益者获得尤甚。

随着“四个坚持”的提出,台湾的社会认同变得更加明确和具象。年轻人开始有机会摆脱长久以来的统独纠结,转而关注更多与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在蓝绿两党的轮替执政下,诸如房价高涨、收入不平衡、政治伦理缺失、谎言和腐败等社会问题普遍存在,多数政党的竞选承诺也未能实现,导致年轻一代的福利和生活质量并未得到预期的提升。对此,柯文哲凭借清廉、勤政的形象,以及对内政议题的深度关注,自然成为对现状持批评态度的年轻人心中的希望所在。

统计数据显示,年轻选民对柯文哲的支持度远高于老年选民。台湾不到50岁的选民占据半数以上,成为本次大选柯文哲的票仓。随着选民年龄结构的变化,民众党注定将迎来支持者世代的崛起。如果能够获得超过四分之一甚至更高的选票,就意味着台湾的政治版图,将从统独对立转向世代对立的新纪元。

近年来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政治动态已经暗示,台湾的世代对决正变得不可避免,这种发展对中国大陆追求统一的目标构成了潜在挑战。如果之后的台湾大选确定可以把内政议题置于统独争议之上,中国大陆通过政治体制认知分化台湾社会的策略就会大大削弱。同时,其长久以来所依赖的统战策略也会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大陆可能不再能够选择性地锚定台湾的特定政党的意识形态,而是须要直接面对台湾主流民意和社会共识;然而,它又几乎肯定无法接受在“四个坚持”框架下合法化的两国论。因此,无论今年大选结果如何,台海紧张局势和潜在战争阴云的消散似乎遥遥无期,为两岸关系蒙上了持续且深刻的两难阴影。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