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专家:中国发布河套规划 打造更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07 11:10
专家:中国发布河套规划 打造更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

来源:GDToday

近年来,中国针对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举措,8月29日,中国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的河套合作区又作出了专门部署。

近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接受GDToday记者专访时表示,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未来将通过“白名单”、分线管理和财税优惠等重大政策,推进科技创新领域规则衔接,打造更开放、更国际化的科技合作环境,吸引更多来自全球的科技企业、研发机构落地。

《规划》将推动科研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谢来风表示,《规划》明确“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这一任务非常重要,意味河套将为全球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他举例,《规划》指出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区域将探索建立适合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生物药械研究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试点放宽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准入限制。

在推动科研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方面,《规划》提出对科研人员先期采取“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对货物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在深圳园区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探索建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等国际信息通信设施等。谢来风表示,这将有助于河套在科研人员进出、货物的风险监管、科创资金的跨境流动、数据跨境互联等方面突破现有的制度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针对跨境流通,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白名单”制备案管理。谢来风认为,“白名单”的设置是新型监管制度和模式。“比如,在数据跨境流动、生物样本组织跨界等问题上,设置‘白名单’可以更好地加强风险的管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在要素跨境流动上做压力测试和探索。”

为吸引更多境外科研人才,《规划》明确要在河套合作区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提供补贴政策。“同时,《规划》强调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上做出改革,与国际管理制度对接,营造国际化的科研环境,这将有利于松绑中国内地实施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对科研人员激励等系列制度,从而增强对国际科研人员的吸引力。”谢来风说。

河套与前海可结合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条

河套合作区总面积为3.89平方公里,包括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由于物理空间较小,河套将高度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前海则是与香港合作发展金融、现代物流、贸易、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前海和河套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谢来风说,“比如,河套合作区可以进行前沿的基础研究及投产前的小规模试验,而前海扩区后拥有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两者结合起来将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示意图(河套宣传片截屏)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超过150个,形成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EDA工具研发、量子科技等科创集群。此外,香港五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量子研究院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均落地于此。

谢来风认为,《规划》将助力河套吸引国际科技公司、科研机构、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入驻。他建议,当地政府应尽快打造标志性项目,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户,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鼓舞投资者信心。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