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黄顺杰:足够好就好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3-12 07:55

顺时针

在政府日前发表全面盘点新加坡防疫优劣的《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面对未来的大流行病,我们必须懂得更灵活变通。在冠病疫情期间,我们有时因为追求完美,结果适得其反(we allowed perfect to be the enemy of the good),例如安全管理措施和冠病医疗方案都过于细化。我们在平衡精准防疫和简化公共卫生措施时,要警惕自己勿过于倾向于前者。”

“Perfect is the enemy of good”(至善者,善之敌),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的名言,大意是说很多事情都值得把它做好,但不必事事完美,况且有些事情也做不到完美。把这句话用在新加坡的抗疫经验上,让人感触良多。

回顾过去三年抗疫历程,政府在一些决策和政策的执行上,其实称得上无懈可击。例如,及早采购疫苗,推行全民接种计划;保持供应链畅通,确保食物药品等重要物资供应无虞;以及拨出庞大财政资源,协助企业和员工渡过难关。

不过,这条抗疫路难免有崎岖难行的时候,包括反复不定的戴口罩政策、复杂僵化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仓促实行的居家隔离方案。纵然立意良善,这些缺失都在当时引起不小的民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政府处理危机的信心与信任。

从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些不足之处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政府过分追求完美所产生的负面结果。

确实,在突如其来的大疫之下,政府一肩扛起保人命、保经济和保生计的重担,必定希望能做到万无一失,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事实也证明,在生命和生计之间寻找平衡时,政府不可能制定出滴水不漏的万全之策,更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打破了完美治理与决策的迷思。

由于地小人稠又没天然资源,新加坡政府从建国以来,就高度重视制定和落实有效的国家政策,既弥补先天不足,也保障新加坡的生存。半个多世纪过去,政府的治理绩效斐然,不论是经济、教育、医疗、住房或交通等,新加坡在全球各项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优等生。然而,如此卓越的表现,却也为政府带来巨大压力,想方设法在各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但是,如果我们越害怕失去,会不会导致越担心犯错,越小心翼翼,最后反而过犹不及?

另一方面,这样的治理和决策文化经过长年累月,也慢慢地感染了一代代的新加坡人,使人们养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竞争心态。有关学校名额、组屋价格和工作薪资等近来引起热议的话题,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人们不安于现状,力求上进,固然是好事,但一旦演化成争先恐后的恶性竞争,结果破坏的是国家团结,损害的是全民利益。

庆幸的是,政府已意识到苛求完美的弊害,也正着手从教育、劳动和住房等方面调整政策,缓解恶性竞争的因素,确保全民共同进步,不让任何人掉队。

追求完美的本意若是积极向上,这本身是好事,但是如果凡事都期望尽善尽美,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自己有一点过失,就会变得缺乏理性,脱离实际,失去平衡。做人如此,治国亦然。有时,足够好就好。

(作者是《联合早报》数码内容副主任 skng@sph. com.sg)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