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频发民营经济立法信号 学者:短期效果未必立竿见影
中国官方开年以来频繁释出推进民营经济立法的信号,中国媒体也接连发声为加快相关立法造势。受访学者认为,民营经济立法长远来看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短期内对重塑民营企业信心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本周一(1月8日)发布审议报告说,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确有立法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研论证。
央媒《人民日报》隔天(9日)在头版发布政策问答,对于如何促进民企发展壮大,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第一点就提到,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
在本月初召开的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也将加快民营经济立法排在今年相关举措之首。
中国财经媒体第一财经过去两天连续发文,推高话题声量,星期二(9日)先发社论《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特别提到民营经济需要法治;星期三(10日)再发文,探讨民营经济立法应坚持的原则和回应的诉求。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从立法层面给予民营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跟国有企业一起竞争,肯定是件好事。“如果把市场比作奥运会,有更多选手来比赛,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只会让这个比赛的水平越来越高。”
不过,傅方剑指出,民营经济当下信心欠缺也不光是立法问题,还与民营企业家代际更迭、国家产业发展布局和世界经济大势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从短期来看,立法对重塑信心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官方过去一年发布多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去年7月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9月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促进民企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然而,民企投资未见显著回升。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同期国有控股投资却上升了6.5%。清华大学本周发布的2024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民营经济信心与活力严重不足。
上海纽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金孝柏受访时说,政策往往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而立法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可以为民营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