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花式催婚出新招?25岁及以下新娘有奖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8-29 20:35
下午察:花式催婚出新招?25岁及以下新娘有奖

中国生育率频频下跌,各地政府不断出台二孩三孩政策进行催生之际,也开始从催婚上发力。

浙江省常山县上星期四(8月24日)宣布,将向新婚夫妻发放1000元(人民币,下同,188新元)现金奖励,条件是新娘年龄必须是25岁及以下。

常山县在公告中明确,有关现金奖励是为了提倡适龄婚育。

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22岁,女性20岁,但中国去年6月发布的《人口普查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中国普遍晚婚是常山县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但该政策一出台就引发争议,相关话题星期二(8月29日)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一些网民认为这是典型的想“花小钱,办大事”“1000元治标不治本”,还有网民说,“25岁研究生才刚毕业,经济都不够独立怎么结婚?”

更多网民关注的是“为啥不鼓励男方也早结婚”,他们认为,这项政策其实瞄准的是生育问题,再进一步是针对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并就“生育到底是女性的权利还是责任”展开讨论。

关于这一讨论,陕西西安官方上星期二(8月22日)的一则短信不仅给出了肯定答案,还将生育责任上升到了“民族复兴”的大义。

西安市卫健委和西安市计划生育协会上星期二在“中国情人节”七夕到来之际,向当地市民发出催婚催生信息:“七夕佳节来临之际,愿您爱情甜蜜、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创生育友好,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但许多网民对信息内容感到别扭:“生孩子怎么还和民族复兴连起来了?好大一个帽子!”

还有网民认为,真的着急生育问题就应该更多关注年轻人的就业、教育和福利等方面,而不是上升到价值观生硬地催婚催生。

武汉大学8月18日在官方微信宣布“为持有结婚证的夫妻档学生准备合宿宿舍”,似乎是从具体方式入手,算是催生催得比较含蓄委婉的。

武汉大学在官微上展示的夫妻档学生合宿宿舍内景图。(武汉大学官方微信)

但也有网民对公布的照片感到疑惑,指出为何夫妻宿舍安排两张床?

武大方面则回应称:专业不同,作息或有别,“只要心在一起,人在一起,无论一张或者两张都是满满的爱”。

为何从催生变成了催婚?

中国从2015年结束了持续40多年的一孩政策,全面放开二胎。2021年,中国又进一步放宽允许生育三胎。

然而,二孩政策出台已经八年,中国去年却经历了60多年来的首次人口萎缩,出生人口数从2021年的1062万降至956万,出生率则从7.52‰降至6.77‰,为至少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吸引大量外流人口而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广东,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去年遭遇40年来首次负增长。该省今年6月立即发布一系列催生政策试图挽回跌势。

中国国家卫健委2021年一项调查还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力的90后、00后,则仅为1.54个和1.48个。

上述数据说明,中国放开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促进仍十分有限。同时,与生育紧密挂钩的结婚率也跌跌不休。

中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6万人的峰值后开始持续下降,2021年下降到1158万人。中国去年结婚登记人数跌破700万对,连续第九年下降,触及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的《中国婚姻报告2021》 还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2019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婚?

中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和大多数面临人口问题的国家很相似。

中国去年结婚登记人数跌破700万对,触及历史最低点。图为一对新人今年七夕(8月22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新华社)

世纪佳缘联合艾瑞咨询在202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不婚面面观-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分析指出,从外界因素来看,适婚人口的不足、环境的限制、经济的可支配性等客观地造成了年轻人“不能结婚”。

从内在因素来讲,对个人主义的追求、价值观的转换、对单身文化的包容程度等让更多年轻人主观地“不想结婚”。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今年6月10日在一场活动中指出,文化观念的改变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大因素。

他说: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是以自我发展为中心、自我愉悦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年轻人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快乐,如果生育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和享受生活,那么就会选择不生,甚至不婚。

人口问题中国还有什么牌可打?

中国各地曾陆续推出奖励二孩、三孩的政策,包括奖金、一次性补贴、住房贷款优惠等,但目前来看都收效甚微。

从其他同样面临人口问题的国家经验来看,单靠经济补贴刺激生育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中国舆论近来也开始允许广泛讨论尚未对健康未婚女性开放的冻卵议题。

中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二审今年5月9日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图为当事人当天在法庭外接受媒体采访。 (路透社)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建议适度放开未婚女性进行冻卵等辅助生殖技术。

据财新网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组织征求专家关于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的意见,相关话题引发巨大关注,似乎在这一课题上看到一丝突破的迹象。

不过也有人担忧,放开单身女性冻卵限制反而会延迟女性生育年龄,让她们更加放心地晚婚晚育。

和放开冻卵的不确定性相比,另一种强行催生方式则引发更多争议。

一名南京网民去年10月在微博上发文,称刚结婚的同事接到了当地政府来电,被要求新婚女子在一年内怀孕,而他们的工作指标是“每季打一通电话”。

博主在文章中直呼“恐怖”,不少网民也留言称自己有类似经历,但文章很快就被删除了。

上述催生手段虽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中国一些地方早前确实发布过类似的催婚文件。

江西宜黄县2021年发布鼓励大龄女青年干部职工择偶成家的若干政策,对在该县落户结婚成家的大龄女青年干部职工,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政策文件还称,大龄女青年干部职工单身现象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引发网民批评:女青年不婚不是社会问题,把这当成社会问题才是问题。

还有网民警觉地问道:“如果结婚了不孕是不是还要罚款?”有网民还预测:“这是连环套吧,先从公务员下手?”

晚婚不婚造成生育率下降对中国未来社会的人口结构造成巨大压力,政府不能坐视不理,但出台政策也应建立在自愿平等、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如果为追求生育而进行道德绑架、生硬捆绑甚至物化女性,都会招来更多反感,最后结果必定适得其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