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政麟:内卷化的中国餐饮业
冠病疫情的结束,让大家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早日摆脱疫情封控期间糟糕的经济。世界对于过去10年乃至20年的“世界经济引擎”中国,保持很大的期待,希望中国能够恢复过往的活力,经济持续繁荣,带动全球走出经济低迷的颓势。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中国在过去三年的封控中,给自身的经济造成深远且巨大的影响。外界所期待的中国“报复式消费”无影无踪,等到的却是各种经济负面消息。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急于寻求生计的许多中国待业人士选择创业,门槛较低的餐饮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人们向亲朋戚友募资,找到一个店铺就开店营业。这导致餐饮业的竞争程度相比于过往异常激烈。
许多餐厅的菜单变得“越来越厚”,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例如海底捞卖奶茶、老乡鸡做酒吧、咖啡品牌也流行起“日咖夜酒”。在品类上,餐饮品牌变得越来越四不像,在经营策略上也越发不务正业。
越来越多的餐饮开始延长营业时间,逐渐从“单一时段”变成“全时段”的餐饮品牌。下午茶、宵夜等原本属于鸡肋的时段,正成为许多餐饮从业者提高翻台率、争夺用户场景的焦点。例如海底捞推出“火锅+酒”的“Hi捞小酒馆”。
许多餐厅都主打例如汤面套餐,无限加面服务,或者是宫保鸡丁套餐无限加饭。许多知名品牌如和府捞面,近期在北京的宣传广告即是无限续面。餐饮行业希望通过添加额外的服务,吸引更多或者是维持过往的客流量。
餐饮行业在产品、服务上从“做减法”到“做加法”,究其原因,就是餐饮竞争日趋激烈,大家不得不放弃个性,向现实低头。一个从业人员说,如今竞争太激烈,产品和品牌的同质化严重,通过增加菜品、延长营业时间和提供额外服务来提升营业额,纯属无奈之举。
进军餐饮业创业是财务较富裕人们的选择。家境不富裕的人,无法拿出一笔资金开店的人,最终只能选择在外卖、快递、餐饮等行业打工。由于疫情后大面积的裁员,许多劳力纷纷涌入上述三个行业,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薪资大幅压缩。
例如某知名餐厅在北京,过往一个劳动力岗位可能月薪7000元人民币(约1320新元),现如今下降至4000元人民币左右。对餐厅而言,有许多劳动力可以选择,他们就压低员工薪水,用同样的薪水增加店面的人力,提供更多的服务。对顾客而言,这是一个福利;但对员工而言,却非常不利。疫情前,鲜少有员工会专门在厕所外洗手的地方,一直递纸巾给顾客和清理污水;但疫情后,许多餐厅都有了上述岗位,但提供的餐食价格不变。
剩菜盲盒是近期中国餐饮市场的新时尚。所谓剩菜盲盒,并非大众认知里的残羹剩饭,而是指余量食物,即外观或包装不符合售卖要求、按产品货架期要求须下架、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预包装食品。由于剩菜盲盒价格比正常单价便宜不少,因此一度被网友戏称为“穷鬼套餐”,是追求高性价比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人们希望“占便宜”的欲望大大增加。剩菜盲盒则是大环境的产物,但实际上有人见到商机,开始滥竽充数,将品质不达标的食材做成剩菜盲盒,再低价售卖出去,引起人们对于食品品质的担忧。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重要的行业,甚至一个社会的经济好坏,都能够通过观察餐饮业来进行大致的判断。中国持续内卷化的餐饮业,实际上就反映了不容乐观的经济近况。
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马来西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