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暗流涌动的G20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星期二(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落幕,这场“旋风式”的峰会时间紧凑,却不乏戏剧性的角力和各种意外。
首先是阐述峰会共识和成果的领导人联合宣言。这份文件一般是峰会结束后才压轴发布,即使事先流出,多半也只是草稿。然而本届峰会上,主办方在首日会议结束后便向媒体发布,让许多记者收到时不禁要问:“可以写了吗?”
这份宣言对维护多边主义作出承诺,也对俄乌和中东战争表达关切,虽然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待,但看起来也算一份相对全面和稳妥的宣言。外界原以为各国在紧密磋商后达致了基本共识,但媒体隔天曝出隐情:东道主巴西之所以在峰会首日发布宣言,是因为有欧洲代表最后一刻要求宣言以更强硬的措辞谴责俄罗斯。为避免宣言难产,巴西总统卢拉据报趁着法国、德国和美国领导人不在场时,批准了这份宣言。
这些领导人得知自己被“绕过”后自然不高兴。法国总统马克龙隔天申诉,宣言是由卢拉定稿,“未取得我们原本能达到的立场”。德国总理朔尔茨则直言:“如果G20找不到文字明确指出俄罗斯须负责任,这是远远不足的。”
看似难得的共识,出炉后却遭本应同意宣言的领导人“打脸”,足见G20就乌克兰局势的分歧仍深刻且难以弥合。
在峰会场外的双边会晤中,也不乏一些引发紧张气氛的敏感议题。英国首相斯塔默与中国官方会晤时,便向对方表达了对人权和台湾问题的担忧,还关切被囚禁的香港前媒体大亨黎智英的健康状况。据《卫报》和彭博社报道,在场的英国记者当时被要求离场。
即使没有直接谈及敏感课题,各国领导人频密的会晤也反映出地缘政治形势的悄然变化。像是中国领导人此次参加G20和秘鲁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除了斯塔默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等美国盟友的领袖会面,被外界视为是在美国政权交替、主导作用式微之时,拓展与美国盟友的合作。
脱序的情况也体现在媒体安排上。G20峰会最后一场会议结束后,大会原本安排巴西总统卢拉召开闭幕记者会。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一早被召集,但一等再等却始终不见卢拉的身影,两个多小时后才被告知记者会取消,理由是卢拉有其他双边会见。现场的记者扫兴而归,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让远道而来的国际媒体感到一丝不悦。
G20并不完美,它在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中致力于凝聚共识,但各国之间的根本矛盾和分歧不会轻易消弭。不过,本次峰会也并非毫无建树,像是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全球饥饿和贫困等议题,此次在东道主巴西的大力推动下获得了重视。各国也对维护多边主义作出了明确的承诺,让担忧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世界刮起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之风的人,暂时松了一口气。
在日趋分化的世界中,G20峰会为全球领导人至少提供了接触和对话的平台,让各国试图在多边框架下寻找共同点,这依然是这场峰会不容忽视的意义;虽然这样的场合难免还是暗流涌动,达成的共识显得脆弱,但也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