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后的花莲 忙拆楼修路 安顿灾民
花莲大地震后两天内发生近400次余震,多处道路建筑受损,花莲正忙着修路、拆除危楼、安顿灾民。花莲县长徐榛蔚指出,灾后重建是漫长挑战,必须结合各方资源,才能为灾民重建安居之所、回家之路。
花莲外海星期三(4月3日)上午7时58分发生里氏规模7.2的强震后,台湾地震中心星期四(4月4日)召开记者会透露,截至当天下午4时已累计387起余震,包括106起显著有感余震,但频率正稳定减少中。
据花莲县政府统计,全县176座建筑受损倾倒,其中21座梁柱重创,必须修缮或拆除。这包括市中心知名景点东大门夜市附近,严重倾斜的两栋民宅:五层楼的北滨街大楼、九层楼的轩辕路天王星大楼。
花莲县长徐榛蔚星期四上午在北滨街大楼现场告诉海内外媒体,该大楼有倾倒危险,危及旁边居民和公共安全,因此决定连夜拆除,并启动住户后续安置。县政府傍晚也宣布,星期五下午开始拆除天王星大楼。
花莲县长:灾后重建须政府与各界支援
徐榛蔚在拆除危楼现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也说,花莲处在地震带,向来重视防灾演练、完善相关法规;经过多次地震,台湾各地的防灾韧性都已提升。不过她再三强调,灾后重建仍须政府与各界支援。
她指出,民众的住家毁坏,很难动用公款来帮忙,必须积沙成塔,结合公众力量来扶持他们一把。灾民对未来充满惶恐,但政府和民间也只能提供短期收容,若能进一步提供租屋补贴,让他们安心往前走更加关键。
在下午的震灾救助说明会,徐榛蔚宣布政府拨款和海内外捐款正持续注入,因此提供各项灾害补助金和慰问金,让合格灾民申请领取,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
不过,花莲各处建筑物仍有不少坠落的混凝土石块,加上贯穿中央山脉、衔接东西地区的大清水隧道崩断,连接北方宜兰海线的“苏澳-花莲改善道路”(简称苏花改)因土崩也中断,让花莲人的陆路交通极为不便。
徐榛蔚说,花莲是以农业和观光为主的县市,蔬果运输要往南绕一大圈才能到北部,连地震当天北部邻近的基隆市长谢国梁安排特搜队来赈灾,也往南绕了大半圈才赶到。因此,花莲仍亟需公家资源来重修断路、建立完善高速路网,为居民提供安全回家的路。
为了在现阶段安顿花莲灾民,官方开放多所中小学校园、旅馆和活动中心充当灾民收容所,截至地震次日(4月4日)收容213人。
其中,花莲市区中华国小“安心关怀站”是目前最大的灾民收容所,共收容128人。据本报记者走访时所见,灾民都住在大礼堂搭建的帐篷隔间,有各方义工在现场供应充足的物资、短期住宿安顿、重建家园的咨询和急难救助。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东华大学资讯管理学系助理教授张汉利(30岁)说,地震发生时,七楼住家的电视摔坏、玻璃窗也爆破,他与同龄软件工程师妻子黄格稀和两个月大女儿连忙躲在桌下,过后奔出户外逃难,随后匆匆回家取了手机、钱包、信用卡和简单衣物等,到灾民收容所暂住。
他表示感恩能在收容所有床可睡,三餐不愁,义工嘘寒问暖送物资和三餐,连宝宝的奶粉都供应,让他们在慌乱中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