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中国又一轮降薪来袭?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01-05 22:10
下午察:中国又一轮降薪来袭?

在哈尔滨冰雪经济重振中国消费信心的当下,彭博社星期四(1月4日)的一篇报道却将人们拉回冰冷的现实。

彭博社通过整理招聘平台数据发现,中国38个主要城市的员工降薪幅度创历史新高,2023年第四季同比下降1.3%至1万零420元(人民币,下同,1981新元),连续三季度下滑,也是自2016年有数据以来最长时间的下滑。

数码科技行业的薪酬降幅更大。根据拉勾招聘和知乎去年12月27日发布的《2023年度职场洞察报告》,2023年数码科技领域平均招聘月薪为1万3840元,比2022年下降7%。

在人人都盼望升职加薪的岁末年初,上述数字不免令人担忧,新一轮降薪又要来了?

“全民降薪”时代

自冠病疫情以来,中国已经历过数轮降薪。早在2021年7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就曾传出广东公务员降薪25%的消息。

隔年6月教育大省山东传出老师被降薪,甚至要求退还已发的数万元工资。财力雄厚的上海同月也传出公务员降薪,处级干部年薪据传从35万元降至20万元,主任科级公务员年薪从24万元砍到15万元。

处于薪酬金字塔顶端的金融业也迎来降薪。据第一财经统计,中国48家券商2022年上半年的人力总成本与前一年相比下降11.3%,合计降薪超100亿元。

在中共中央纪委去年2月提出破除“金融精英”“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后,据彭博社报道,中信证券削减部分银行家基本工资15%,中金公司更是将高级投资银行家2022年的花红下调逾40%。

除了降薪,金融业还掀起向员工“反向讨薪”潮。招商银行去年12月28日就曾发布公告,银行2022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

深陷债务危机的房地产业也出现降薪和裁员。第一财经2022年曾报道,不少房企薪酬相比巅峰期已经腰斩,甚至有数家房企员工反馈发不出工资。

中国房地产行业薪酬相比巅峰期已腰斩。图为福建省福州市区一处新建住宅。(中新社)

据钛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已知数十家房企共裁员26万人,其中金科、阳光城等房企裁员比例超过50%。

近年来增长迅速的数码科技行业和新能源行业,也难逃降薪。上述《2023年度职场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数码科技领域平均招聘月薪同比下降7% 。其中,技术类岗位月薪同比下降12%,设计类岗位同比下降18% 。

财新智库的数据显示,电动车、电池、太阳能和风能等新经济领域去年12月的平均薪资为1万3758元,同比下降2.3%。

过去两个月,湖南益阳、河南汝州、四川遂宁等地的医护人员讨薪事件,向大众揭开了公立医院的欠薪危机。

公务员降薪仍在继续。据香港《星岛日报》去年12月28日报道,北京市属机关一名公务员称,今年虽然基本工资没变,但各种补贴和奖金已经减了几万元,局里还特别成立了“减薪办”,以去掉之前“不合理”的福利。

中国官方去年12月在京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由此来看,这场走入第四个年头的公务员降薪潮恐怕远未结束。

降薪之后

薪水减少直接影响消费,也让“消费降级”成为新风潮。

在“消费降级”风潮下,知乎相关词条浏览量达1.5亿次。图为消费者星期四(1月4日)在深免集团海口观澜湖免税城购物。(新华社)

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动关系学院专门研究中国劳动力问题的教授弗里德曼(Eli Friedman)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指出,如果白领薪水下降,对于经济再平衡这类结构性问题,是“相当令人担忧的迹象”。

弗里德曼说,要增加国内消费,个人和家庭需要有更多的钱,对未来更有信心。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也说,除非看到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否则中国的消费不会很快好转。

然而,由收入减少引发的信心不足正在蔓延。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多年保持110以上的高水平后,2022年4月骤降至90以下,达到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央行去年6月发布的调查也显示,去年第二季中国民众对收入信心指数环比下降,显示储户对自己的收入变得更加悲观。

中国政府经济顾问、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去年5月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曾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各行业所形成的“降薪潮”。

刘元春认为,降薪潮形成一种潮流后,对于预期和消费的修复十分不利,“我们不能让这种‘价格下降—收入下降’的螺旋机制形成”。

但从去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来看,这种螺旋机制似乎已经开始显现。CPI下跌显示中国通缩压力增大,通缩意味着居民会遏制消费,企业会削减生产投资、裁减雇员,从而陷入消费者消费更谨慎的恶性循环。

9.64亿人月薪不足2000元

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3月曾公布,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万4029元,比上年增加71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万5237元,名义增长3.7%。

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官网,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

报告显示,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为5.47亿人,而月收入在1000至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因此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2.85%。这与中国已故前总理李克强2020年“6亿人月收入约1000元”的说法吻合。

加上月收入介于1090至2000元的3.64亿人,中国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口达9.64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去年12月25日在第一财经发文,引述了“中国有9.64亿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数据,引发中国网民热议。这篇文章隔天被下架。

李迅雷在文中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占全球30%,人口占全球17.5%,居民消费却只占全球约13%, 这意味着产能过剩可能成为今后的常态。因此,扩内需的最有效手段是扩消费,而不是扩投资。

在降薪潮持续、全国近七成人口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背景下,恢复信心、拉动消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正如上述报告发布者所说,“这个数据是中国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正视现实,积极应对,中国经济或许能在新的一年迎来转机。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