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丹旭:全民反谍进行时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8-23 07:20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一(8月21日)又高调曝光了一起牵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案。

据官方披露的案情,一名“80后”中国国家部委干部郝某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为办理赴美签证,结识了美国驻日本使馆官员,被策反后成为美国中情局间谍。

案情显示,郝某在对方的要求下,回国进入“核心要害单位”工作,还与美方签署了间谍协议,接受考核和培训,并在境内多次同中情局人员秘密接触,提供情报、收取报酬。

这是中国国安机关在短短两周内,曝光的第二起涉及中情局的间谍案。

本月11日,国安部也在微信公众号通报,一名52岁的军工集团工作人员曾某某在意大利公派留学进修期间,结识一名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官员,此后双方通过聚会、郊游、观赏歌剧等活动逐步密切关系。

通报称,美方官员亮明了中情局罗马站人员身份,并承诺支付巨额报酬和为曾某某全家办理赴美移民,要求曾某某提供中国军事方面敏感信息。曾某某也与美方签署参谍协议,接受考核和培训,并在回国后继续与中情局人员秘密接头,提供大量中国的核心情报,收取间谍经费。

中国国安部向来对工作高度保密,但在北京今年7月实施《反间谍法》,加大反间谍力度后,极为神秘的国安部站到了台前。国安部先是在微信开通公众号,随后在8月1日发表题为《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的首篇文章,吹响全民反间谍的动员号角。

7月以来,官方接二连三公布间谍案,对内敲响警钟,动员全民对外部势力渗透加强防范。这些举措也对外发出警告和威慑,展示反间谍的力度不是说说而已,凸显北京对国内和国际威胁联动的警惕。

去年以来,中国对国安问题的重视上升到新高度。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报告特别拨出专章,系统化地部署国家安全战略,浓墨重彩地突出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中国高层今年5月也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做出国家安全面临复杂形势的研判。

北京在国安问题上的危机感,与当前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脱不了关系。中国目前正在方方面面与美国近距离博弈,双方在科技、经贸、意识形态等领域摩擦不断,在台海、南中国海等地擦枪走火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某种意义上,中美已经进入准冷战。而大国博弈离不开信息战、情报战,间谍、策反就是美苏冷战期间常见的剧情。

就在中国连续曝光涉及美国中情局的间谍案前,中情局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针对在华情报网络部署作出公开发言。

在7月举行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伯恩斯承认中情局在中国的情报网在十多年前遭遇毁灭性损失,但同时也毫不掩饰美国对中国展开大规模情报活动的事实。他露骨地表明,中情局正在努力重建在中国的情报网络,并已经取得进展,中情局会设法“确保有强大的人员情报能力,以补充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情报”。

中美相互收集情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如今北京高调曝光间谍案,华盛顿则不加掩饰正在加紧对中国开展情报活动,反映出中美在国安问题上的较劲已经白热化,甚至在这场间谍战中打起了“明牌”。

北京和华盛顿所面对的国安挑战都是切实的,双方为维护各自国家安全采取行动也都不让人感到意外。无论是刺探情报、打击渗透,还是推行反间谍法律、采取出口管制,都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但在这样的极限拉扯中,国安压倒一切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也在显现。

国家安全被泛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中美交恶的催化剂。华盛顿这几年频频以此为由,针对中国企业,加速了中美科技脱钩;一些中美之间的正常人员往来也因国安考虑被切断,包括留学生、高校学术交流都面对政治化和污名化。今年2月,一个不听话的神秘气球引发美国国安恐慌,差点成为压垮中美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北京全民动员式地反间谍,也同样让外界担忧国家安全会被无限上纲。今年5月以来,中国国安机关对一些在华外资企业采取行动引发寒蝉效应,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开放和欢迎外资的形象。

对国安问题和外来渗透的高度强调,将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一些国内矛盾的焦点,但当安全成为决策的最主要指导原则,中国是否还会有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眼下中国急须振兴多年来少见的低迷经济,也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这样的环境再重要不过了。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