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瓦格纳兵变给中国提了什么醒?
戏剧性的瓦格纳集团兵变,在刚过去的周末是中国舆论场最热门的话题。
消息传出后,挺乌克兰的中国网民难掩兴奋,等着看俄罗斯“内讧”,还把瓦格纳集团首脑普里戈任比作俄版“安禄山”;挺俄派则忧心忡忡,担心俄罗斯陷入内战,引发俄乌战局大转折,让美国得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国。
不过,与舆论场上热火朝天的讨论相比,中国官方采取的态度要冷很多,并没有在兵变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做出任何评论。直到兵变危机解除过了大半天,中国外交部才在星期天(6月25日)晚上以答记者问的低调形式,阐述了中方的立场。
不到50个字的回应虽然对俄罗斯维护国家稳定表达了支持,但也没有明确挺俄罗斯总统普京。
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中俄被认为是准盟友关系,俄乌战争爆发后,北京与莫斯科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甚至还因此备受批评。在普京面对危机后,北京的沉默一度引发外界揣测,以至于有国际政治观察人士认为,这是对莫斯科的一个响亮而清晰的信号,即北京对莫斯科很不满。
中国这次为什么这般谨慎?
事实上,在俄乌战场上屡建战功的瓦格纳集团突然兵变,这个消息犹如平地一声雷,让太多人震惊。一个可能性是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不宜在第一时间轻易表态。
美国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美国情报机构在数日前已掌握瓦格纳集团可能叛变的情报,但也不清楚其最终目的。在局势扑朔迷离,没有掌握具体情况,最终结局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儿,采取观望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中国不是没有吃过亏,俄乌战争去年2月爆发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误判就让中国很尴尬。此外,在瓦格纳兵变问题上谨慎的表态,也符合北京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一贯立场。
兵变发生后,普京与多国领导人通话,介绍国内局势,包括最后协助莫斯科化解危机的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以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总统。
俄罗斯在兵变平息后,也派副外长鲁登科到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以及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面;但除了高级外交官员的通气,中俄元首没有通话。
俄国外交部在鲁登科和秦刚会晤后发消息说,“中方对俄罗斯领导人针对6月24日事件为稳定国内局势所做的努力表示支持”;中国外交部则仅在消息中提到双方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无论是中国官方在第一时间的避而不谈,还是中俄高级外交官员会面后,北京惜字如金的表态和对会谈内容格外慎重的措辞,都说明北京不希望让外界认为会无条件支持普京。
最终,瓦格纳兵变在短短24小时内大逆转,避免了大范围、甚至可能引发俄罗斯内战的风险,北京也许松了口气。不过,虚惊一场的兵变还是敲响了警钟。
瓦格纳兵变是否只是俄罗斯统治利益集团内部裂痕的冰山一角?内部的分裂会如何影响前线的局势?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虽然做出中立表态,但从未谴责俄罗斯。一旦俄乌战争局势转折,中国是否要继续与进退失据的俄罗斯捆绑,要不要在调和上更加积极有为?
瓦格纳兵变也让外界再度聚焦俄罗斯内部政局,并质疑普京这位素有“铁汉”形象的俄罗斯政治强人,是否还一如既往地牢牢掌控这个国家。兵变让很多疑问浮上台面:这场危机的最直接导因,是瓦格纳集团首领普里戈任与俄罗斯国防部的矛盾,而普京为何允许这样的矛盾发酵数个月,最终演变成兵变?强硬的普京从前在面对这类事件时从不退让,这次虽然嘴上说会严惩,最后却不得不与叛军妥协,还请出白罗斯做和事佬,撤销对普里戈任的刑事立案让他流亡到白罗斯。其他的政治寡头会不会有样学样?经此一役,普京的政治威信还剩下多少?
一场兵变让这些问题变得很难回避,对长期与普京打交道的北京更是如此。中俄这些年的特殊关系,包括俄乌战争后北京继续与莫斯科交好,一定意义上也与北京和普京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完全依靠领导人的个人交情,维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就不理想,在与俄罗斯这样一个不透明的大国打交道时,押宝在一个人身上更是不明智的。这其中的复杂北京相信也清楚,否则不会在兵变发生后尽可能保持抽离。
俄罗斯内部的政局对外界而言犹如黑箱,匆匆落幕的兵变让大家清楚看到这个黑箱里头的张力,各国政治分析人士可能已经在想象“后普京时代”到来的可能性。
瓦格纳兵变虽然落幕了,但北京恐怕也得更认真去梳理与掌握俄罗斯内部错综复杂的势力,与俄国各界保持沟通以备不时之需。俄罗斯政治有多稳定?一旦发生动荡会如何影响中俄关系,会让中国在经贸、外交和战略上会面对什么变数?已经是北京回避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