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一边家中请,一边砌高墙
在青海省西宁市上周一度热情号召党员干部邀请游客到家中用餐留宿的同时,中国一些自然景观外围却砌起了冰冷的高墙。
从旅游博主“远行A计划”5月发布的一条视频中可见,云南省境内的214国道一侧,修了一道长长的围墙,让过路游客无法在路边看到金沙江第一湾的景色。
距离此处100多公里外的德钦县飞来寺,同样修了一堵高达三米的围墙,将梅里雪山挡在墙外。
该视频过去几天经过媒体转载,引发一场关于景区“围墙挡景”的讨论。许多网民评论“吃相难看”,还有网民感叹:“祖国山河是我妈,娃想看妈却要‘打码’”。
砌墙收费谁开的头?
自然景观外平地起高墙,并非最近才有。
青海湖周围上世纪90年代就围起铁丝网。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最初是牧民为了防止牛羊跑到别人家去而划分,后来是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
今年“五一”期间,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也曾因砌墙上过微博热搜。
陕西壶口瀑布景区管理局当时发公告回应,2011年修建围墙是为了防止落石砸到逗留车辆,2019年还是有游客爬上围墙,于是又加高了围墙。
梅里雪山附近的围墙则要追溯到2009年。该景区所在地德钦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6月14日告诉南都记者,景区和围墙2008年同时开始修建,并于2009年竣工。
比圈地砌墙更离谱的是,最近还有一些景区被曝出连经过都要收费。
例如一名旅游博主骑摩托车沿248国道途径甘肃省扎尕那景区时,就被要求购买“过境票”。景区承诺,若他能在一个半小时内走完40公里的路程,就可以找工作人员退回费用。
另一名旅游博主沿S307省道穿过云南省泸沽湖景区时,也被要求预交70元(人民币,下同,13新元)门票费,同样是要求在约定时间内出景区,才能退回门票。
景区收费由来
无论是砌墙收费还是过路收费,说到底都是走景区收费的老路。
一篇2012年刊载于《中国青年报》,题为《中国著名景区门票为何全球最贵》的文章,曾分析过中国景区的经营模式。
文章说,中国的风景名胜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由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一些景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经营权或交由地方政府派出机构景区管委会,或交给政府直管的旅游公司,还有少数授权给民营企业。
无论何种形式,地方政府所得都与景区经营收入息息相关。
换句话说,有了地方政府的默许、推动和保驾,景区门票涨价能够不顾上级文件或舆论压力通行无阻。
一个可能影响景区票价的因素是景区评级。
据“钛媒体”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目前有三万多个景区,其中A级旅游景区近1万5000个,5A级景区共319家。
从A级景区到金字塔顶端的5A级景区,中国文旅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评定标准,从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旅游交通、游览、综合服务、特色文化、信息化、旅游安全、资源和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八个方面评分。
其中,A级至4A级景区的评定由省、自治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5A级景区则要经过国家旅游局的批准。
虽然评定5A级景区不易,但据“钛媒体”统计,2007年至2022年间,中国5A景点数量增长率高达383%。同时,这些5A级景区中,四成门票价格过百。
从省份来看,5A级平均门票价格最高的三个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和安徽省,门票价格分别占这三地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9%、4.63%和3.96%。而在法国,景点门票的平均价仅占当地人均月收入的0.37%;在美国,这一比例为0.1%。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2.3%的游客认为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
除了高昂的门票价格,游客进入景区后,很多时候还要为缆车、索道、观光车、大巴车等二次消费项目买单。以华山为例,旺季门票160元,再加上西峰往返索道280元,不包括景区内的其他消费,单人就要花费440元。
粉丝超过两百万的旅游博主“大海去旅行”最近观察到,越来越多景区将大门建在距离景点实际入口几公里外的地方,逼迫游客不得不买票坐电瓶车,以节省时间。
圈起来的钱去哪儿了?
尽管中国景区票价高,但从节假日景区的爆满状况,可以看到大部分游客还是愿意为门票花钱。
当然,前提是景区要提供配套设施,给游客值回票价的旅游体验。
但是,当收费项目从原本的景区门口延伸到公路边时,景区就必须要给消费者充足的理由。
梅里雪山景区所在地德钦县文旅局回应修墙时说,旅游收益会作为“旅游反哺”资金,发放给村民。
像许多景区一样,德钦县文旅局也是把梅里雪山的经营权和维护权,委托给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简称“公司”)。
天眼查控股信息显示,公司的背后,100%持股的是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而迪庆州旅游集团背后,持股51%的是国资控股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持股49%的是迪庆藏族自治州财政局。
简单点说,梅里雪山景区实际把持方是当地政府。
那么景区的收益是否真的分给了村民?极目新闻6月16日的报道引述一村民称,补贴金额一开始是每年1.4万元,近年来增加到了最低2万元。
另一名村民说,公司与入股村民达成约定,将来会逐步把旅游收益按比例与村民分红。
不过,对游客来说,梅里雪山砌墙后却是不一样的体验。
有网民发帖称,“停车场入口转三圈都找不到”,还有的说“景区里没有导游指示, 也没有工作人员主动引导”。
官方态度?
舆论场上,除了网民吐槽,也有不少官媒严词批评。
人民日报6月15日评论,“出于建设管理维护所需收取门票本无可厚非,但通过建墙促使游客前往付费观景平台,吃相未免难看。”
央视网16日发文《这墙大煞风景》,称景区运营模式应该摆脱门票依赖,并举例杭州西湖自2002年免门票后,反而发挥了“引流”作用,10年间当地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四倍。
中国经济网18日评论文写道,“那些有形的围墙看似圈住了‘摇钱树’,实则更像竭泽而渔。”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教授殷杰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围墙挡景”是一种“门票经济”的短视思维,“游客花了门票钱之后,可能景区内的其它项目就不太愿意再掏钱了。取消或放松门票收费,促进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的消费,收益才会更好。”
正如“旅界资讯”的评论文所说,景区经营并非一个冷冰冰的商业术语,而是普通公众享受国家景区服务的重要渠道。
景区的管理和收费界限是有边界的,景区越界砌墙,既挡住了游客看风景的眼睛,也堵上了景区长久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