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戴庆成:住房仍是香港最大难题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4-06-18 07:20

自从美国2022年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快就被戳穿,住宅价格连年下跌。不过,即使楼价从高位已累积下跌两成半,香港至今仍是全球居住成本最难负担的城市之一。

根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上周公布的《国际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的楼价对收入比率已是连续第14年位居全球最难负担城市的榜首,最新公布的比率为16.7倍,即一个家庭不吃不喝16.7年才能在香港置业。

香港楼市问题长期未解决,如何让未置业者有能力“上车”,成为历届特区政府施政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劏房问题,由于负责香港事务的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2021年在香港出席活动时曾提出香港必须告别劏房与笼屋,以致劏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劏房可以说是香港的特色之一。它一般在旧楼出现,业主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细分成多个小独立房,并以每间房月租几千港元出租给不同的人。有些基层市民买不起房,又无法负担高昂租金,只好蜗居劏房,令劏房长期有市场需求。

港府的数据显示,目前全港大约有22万人居住在约11万个劏房单位。当中,约六成劏房位于九龙区,两成位于新界区,两成位于香港岛区。

绝大部分劏房位于楼龄50年或以上的旧楼,只有约一成的劏房位于楼龄49年或以下的大厦。此外,多数劏房面积小,中位数为11.6平方米,当中约半数劏房不足13平方米。港府在2021年发表的《香港2030+》曾提出以提高人均居住空间到20至22平方米为目标。根据这个标准,香港大部分劏房俨如“棺材房”,居住环境极不理想。

有长期跟进劏房问题的立法会议员早前透露,他与团队在最近一年多次走访三大劏房集中地,发现部分劏房居住环境特别差,除了天台屋、天井屋或棺材屋,还有“树窿屋”,一家四口要爬上长方形的入口,才可进入起居空间,吃饭与睡觉不能站立,必须长时间弯下半身。还有一些劏房没有窗户或气窗,住户经常要打开门通风。

香港穷等人家蜗居在拥挤不堪的劏房,此等现象令人心痛,也有损香港形象。但过去一段长时间,港府往往抱着不应干预市场的心态,消极看待劏房问题。直至2021年夏宝龙访港提出“告别劏房”的愿景,港府才开始有所作为。

由于增建资助房屋单位需时,期间公屋轮候时间依然漫长,在难以在短时间内即时全面解决劏房问题的现实下,港府近年开始着力推出简约公屋计划,建造大量短期单位,为劏房住户提供入住的住宅单住。

房屋局日前宣布,首批分别位于元朗攸壆路及牛头角彩兴路的4400个简约公屋,将于本月24日起接受申请。一般相信,简约公屋的租金便宜、设备齐全,居住环境比劏房好,能够帮助一些有急切需要的无壳一族。

另外,官方去年也在《施政报告》宣布成立跨部门“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目标是为劏房居住环境设定最低标准,包括楼宇安全、消防要求、居住面积等;同时针对不符最低标准的劏房提出取缔方法,希望逐步取缔劣质劏房,有序迈向告别劏房的终极目标。

“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将在今年8月向港府提交报告,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日前透露,官方届时会考虑设劏房登记制度,研究为劏房设定最低标准,包括将最低面积定在75至108平方英尺之间,以及就单位高度定下最低标准,从而取缔劣质劏房。

目前来看,在港府大力推动下,香港劏房问题已渐渐见到解决的曙光。但港府在继续发力解决劏房问题的同时也要小心,毕竟劏房户的住屋需求不会随着劏房被取缔一下子消失,若缺乏配套就强行出手,随时会衍生其他问题。香港非牟利团体明爱社区发展服务上星期天(6月1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就发现,在231个劏房或板间房住户中,七成受访者赞成港府立法规管劣质劏房,但同时也有六成以上受访者担心官方取缔劣质劏房后,会导致他们找不到市区可以负担租金的单位。

无论如何,住房仍是当前香港的最大难题,安居乐业和取缔劏房是社会的共同愿望。港府仍需努力,在市区觅找更多土地、全方位造地建屋,改善基层市民的居住环境,让香港早日告别劏房。香港作为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仍有市民要瑟缩环境恶劣的劏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