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伤人案为今年首例学生犯案 学者:疏导社会压力需减压阀
中国江苏一所高校周末发生毕业生持刀伤人案,这是中国一周内发生的第二起造成超过20人伤亡的袭击事件,也是今年以来官方公布的首起嫌犯为年轻人的恶性攻击事件。
受访学者指出,社会压力疏导不应只采用围堵方式,应该建立正常、健全的减压阀机制。
江苏宜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星期六(11月16日)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造成八人死亡、17人受伤。据宜兴警方通报,21岁嫌犯的作案动机是考试不合格未拿到毕业证、对实习报酬不满。
《联合早报》星期天从事发学校附近商家了解到,案发后不少学生因害怕而离校回家。
一名刘姓店家告诉本报,伤者中有一人是该校女生宿舍的外卖配送员,在救一名女生时被捅三刀,事发当晚住进重症监护室,不允许亲友探望。
这名店家说,嫌犯袭击地点分布在学校各处,包括男女生宿舍、食堂、林荫道、树林等,嫌犯在警方抵达前袭击了超过20人,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是刘翔也跑不过来”。
网传视频显示,一名疑似嫌犯在学校操场被三名警员扑倒在地,学校大门停有多辆警车和救护车。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案发隔天召开视频会议,称江苏在珠海驾车撞人案后不久发生这一惨痛案件“令人十分痛心”,必须“深刻反思、深刻警醒、深刻汲取教训”。他并要求,全面细致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
广州一苇渡心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韦志中受访时指出,当个体受到一些事件的刺激,自我消化不掉时,就会采用恶性和极端的方法向外表达。
台湾开南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张执中则认为,从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暂时无法确定近期的袭击案是个人因素,还是社会压力造成的。
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已发生至少10起持刀伤人或驾车撞人事件,其中六起集中在过去三个月。从嫌犯年龄来看,除本次江苏高校嫌犯为年轻毕业生,其余嫌犯年龄介于37岁到62岁。
中国高层批示对袭击案件举一反三、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后,多地目前正在对“四无五失”人员进行排查摸底。
但韦志中指出,目前社会心理服务的思路是“把有问题的人找出来”,但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能被监测到,因此应该将科普和服务的工作做在前面,通过文化建设,让社会更有韧性。
旅居台湾的时事评论人徐全受访时指出,江苏高校事件中,学生的毕业证关乎他能否就业、能否在社会上生存;而学校可能在处理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导致悲剧发生。
徐全也说,面对经济下行和社会阶级固化,一些年轻人不太容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能会认为社会不公。
江西万安县三名在职大专学历女生本月被提名乡镇副职,引起舆论“走后门”质疑,也反映出在考公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一代对公平的关注。
徐全说,在年轻一代日益追求公平的背景下,在一旦个人利益受损,很多人的反应会“非常的直接”。
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引发中国社会震惊,社交平台上不少网民对社会上弥漫戾气感到担忧。
徐全认为,在疏导社会压力上,官方目前采用的基本是围堵的方式。“如果社会缺乏一个正常、健全的减压阀机制,那么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通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极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