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沈泽玮:中国经济等待果陀?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1-16 07:21

中国10月份经济数据出炉,消费增速超预期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长低于预期,新房价格跌速放缓,可谓好坏参半。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连续两个月反弹,增速创年内次高。但房地产市场还没有走出困境,再次引发官方是否应加大政策刺激力度的讨论。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冷不防宣布多项扩张性金融政策和楼市提振措施,启动了这一波刺激举措,让股市深受鼓舞,但也把市场胃口给撑大了。

或许是第一场发布会效果太好,以至于市场预期不受控,形成“下一个发布会会更好”的期待。结果后续三场发布会,发改委一场、财政部两场,都没有满足市场预期。

在特朗普确定班师回朝后,普遍看法是中国经济需赶紧补身壮体,好应对下一届美国政府可能使出加征60%关税等疯狂招术,这又推高中国“下一个措施会更猛”的市场预期。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11月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决议后,宣布推出10万亿人民币的地方化债计划。数字挺大,但仍被好些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并非增量刺激措施,只侧重于降风险及稳经济。

外界猜测,中国政府有意把财政子弹留到明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才逐个发出。

问题是,这样的等待是否合适?

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题为《中国不应坐等刺激经济》(China should not wait to stimulate its economy)的文章说,这种“观望是错误”的,并称今天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不排除日后必要时也可采更多刺激措施,而且中国财政政策还有扩张空间。

文章说,中国政府若能重振经济,明年将更有能力抵御美国的高关税攻势。文章以通缩问题说明,中国若在第二回合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前就任由通缩恶化,那它在应对贸易战时将处在不利位置。物价下跌将加重中国债务实际负担,还可能导致企业减薪潮,问题会更严重。

外界看作是“等特朗普出招、中国才出招”的被动等待,无意间形成一种悖论:特朗普不出招,中国就继续等。但中国经济又等不及了。

事实上,这也不一定是等或不等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方式治病的问题。市场期待的,一次过、火箭筒式的西医治疗,包括大水漫灌式的搞大规模基建投资或发放消费券等,与中国政府端出的渐进式、把脉调理的中医疗程不太一样。

中国经济目前面对的两大棘手问题是,房地产和地方债,两者又深度捆绑。官方倒是没有在等,正从这两方面下手除雷,抓准了政策大方向。但政策力度是否足够,措施是否全面到位,则有待观察。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主要依靠房产,房价上涨能支撑地方财政,使地方可以减少借贷。房地产市场受疫情灾难性打击后,就迟迟无法恢复,土地出让金减少导致地方财政紧缩,于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或其他举债方式来填补财政收入,导致地方债务陷入“负向循环”。

债务问题受控之后,地方政府才能轻装上阵,推动地方建设,带动中国经济整体好起来。经济好了,才能给解决房地产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地方债与房地产的“正向循环”。

中国政府推出地方化债计划后,本周三又端出削减房产契税和增值税等措施,希望借减轻购房负担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等,提振楼市。过去两个月出台的刺激楼市政策,还包括降低现有房贷的借贷成本、放宽大城市的购屋限制,以及降低购屋税率。

星期五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房价跌幅放缓,显示刺激楼市政策正在奏效。

但出手解决问题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况且单凭一个月的数据,也难说明政策是否能持续发力。乐观预期是,房价跌速放缓,加上消费发力,将能带动中国更接近完成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

就在中国经济忙于补身子、增强协调性的当下,特朗普明年1月上台带来的外在极大不确定因素,让中国头疼。目前还不确定,美国新一届政府将在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掀起新一轮贸易战。

特朗普上一回是在2017年8月,也就是上台约七个月后,下令依据《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展开调查,这被视为特朗普在贸易上对中国采取的首个针对性措施。

一般相信,中国不会干等到特朗普挥起301大棒那一天。

今年12月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估计都会初步释放应对信号。无论是渐进式、分阶段的逆周期增量政策,还是市场追求的火箭筒式大规模刺激,关键还在于中国自身体制机制需要改革,而非外部挑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