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大规模债务置换精准发力
中国将增加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1万亿新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官媒评论称,这一举措将有力促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日报》星期天(11月10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文章,题为《大规模债务置换精准发力》。
文章称,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紧张,化解债务风险难度提高,有的地方甚至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地方化债工作重要且迫切。此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可谓一场“及时雨”。
文章称,此次债务置换政策可以优化期限结构、节约利息支出,降低债务成本,减轻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化解存量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债务规范透明管理。
文章写道,地方通过有效化债,实现轻装上阵,腾出更多资金资源用于促发展,特别是支持扩内需、科技创新、民生保障。此外,有利于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起到“满盘皆活”之效,助力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文章同时提醒,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根弦还要时刻绷紧。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不能一边化债一边新增。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从严追责问责。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星期五(11月8日)批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并在未来五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共计4万亿,总共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形容,这是“作用直接、力度大”的化债组合拳,可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选择在地方债务问题上发力的政策思路,是把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就能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自疫情过后持续动能不足,面对房地产危机、内需疲弱、地方政府债务困境和通缩等压力,未来还将面对“特朗普因素”挑战。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胜出,他在竞选期间威胁,要向中国商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