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推10万亿化债计划 学者评估因应“特朗普因素”没有用尽财政弹药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1-09 07:21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1万亿新元),并在未来五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共计4万亿,总共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星期五(11月8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形容,这是“作用直接、力度大”的化债组合拳,可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选择在地方债务问题上发力的政策思路,是把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就能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

接受《联合早报》采访的学者和分析人士认为,从化债角度看,10万亿元规模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

不过,离岸人民币和中国股指期货在化债消息公布时走弱。受访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官方公布的是债务置换举措,没有端出支撑消费等增量刺激政策,与市场预期有落差。学者评估,中国政府为因应“特朗普因素”而储备“财政弹药”,没有一次用尽。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议星期五闭幕,并表决通过相关化债决议。蓝佛安和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同天出席新闻发布会,公布外界高度关注的地方化债资源规模。

地方化债三箭齐发: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蓝佛安说,2023年末,中国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须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中国经济自疫情过后持续动能不足,面对房地产危机、内需疲弱、地方政府债务困境和通缩等压力,未来还将面对“特朗普因素”挑战。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胜出,他在竞选期间威胁,要向中国商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

蓝佛安没有公布涉政府债务增加的刺激政策,但提到明年财政政策会“更加给力”,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一般相信,中国正在为未来局势变化做政策准备。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向本报分析,特朗普明年正式上台之后,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压力,所以必须储备一些财政弹药,因应局势恶化,“中国不希望一次性都把它打出来”。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评估,官方后续相信还会出台更多政策,包括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公布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市场预期为1万亿人民币左右。接下来,也可能出台占GDP2%至3%的财政刺激规模,主要用来转移给地方政府,供低收入家庭补贴和生育补贴等,有些资金可能用于提振房地产市场。

陆挺分析,下一个观察点是明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将审查政府预算草案报告,可能会透露财政刺激信息。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不认同官方等待“特朗普因素”。他说特朗普要到明年1月20日才正式就职,他还有三个月的蜜月期,“中国经济能不能等?”

他也说,市场原本希望中央政府扛下地方债务,从而释放地方财政支出能力。但官方清楚表明,地方债务的责任主体在地方,所以每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一年能够节省不到40亿的债务利息,“本金并没有削减”。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