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年轻人炒股还是被炒?
自官方从9月24日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以来,中国股市中的年轻人身影就无所不在,这些新股民在想方设法,希望在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股市涨势中分一杯羹。
在外界一般印象中,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都是由中老年群体主导的,但券商现在均称,最近“00后”“90后”的新账户激增。
据《证券时报》报道,9月23日至9月30日期间,湘财证券新增开户的投资者中,00后成为主力,占比达27%,90后占比为23%。两者的占比总和达到了50%。
民生证券方面也称,自9月24日至今,开户申请客户中,00后占比超过五分之一,90后占比四成,两者占比超过半数。
证券日报网引述东北证券相关负责人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开户主体明显年轻化。在新开户的投资者中,18岁至25岁的年轻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显示了年轻一代对于证券市场的浓厚兴趣和信心。
在这群00后、90后股民中,不乏学生群体。据潮新闻报道,在浙江大学的校园论坛,近期不少帖子都与股市有关,包括有人贴了自己的收益图,总资产23万多元(人民币,下同,4万2520新元),其中盈利有3万多元。
红星资本局引述重庆一名18岁的大一学生小王说,这是第一次入场炒股。他说,打算投入股市的资金,是打暑假工做服务员赚来的5000元,“这笔钱不少,相当于我五个月的生活费了,全部投入股市还是很心疼,但‘风浪越大鱼越贵’”。
他还提到,平时会关注一些财经资讯,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比如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并表示已做好了血本无归的准备。“人们常说,进入股市亏是正常的,都是交的学费,这5000元能翻一番我就知足了。”
“过山车”的股市
中国股市9月24日以来一路狂飙,过去两周上涨约27%。其中,在9月27日,由于交易量过高,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处理交易时还出现罕见的延迟现象。
10月8日,中国股市在经过一周的国庆假期休市后重新开市,主要指数集体高开,沪指一度暴涨逾10%。不过午市后各指数涨幅收窄,沪指最终收涨4.59%,回落至3500点以下。
这波连续多天的涨势最终在10月9日回调。A股三大指数当天全线下跌,其中创业板指大跌逾10%,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记录。
许多在国庆假期期间开户的年轻股民,节后首度进场想要抢搭这波涨势,结果遭受震撼教育。潮新闻引述一名00后大学生小海说,他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第一天(10月8日)进去加仓了,于是成本定格在了高位;10月9日股市从早市开始大跌,他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小海说,他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手机查看股票走势,当天中午回升了一点还在暗自期待,没想到午后又跌了下去。他说:“感觉瞬间成老股民,还要一个涨停板才能回本。”
第一财经也引述一名90后股民说:“节后首个交易日一早冲进场,原打算今天涨一点就卖,没想到仓内个股全部跌得厉害。”这名股民还说,国庆假期凑了凑手头的现金,加上向银行申请的消费贷款金额,一共50万元投入股市,没料到第二天就吃“瘪”。
在微博、小红书等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平台上,不少人都在发文哀嚎。有人说:“第一次入市就被套了,一点都没心情吃饭”“还以为是一夜暴富,结果赔了个底!”还有人抱怨说:“早知道不要把杠杆开得那么大,贷款的钱都快清空、见底了。”
借钱炒股
综合央视网和每日财经网报道,经过多轮降息后,目前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已普遍降至3%以下,多款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更降至2.88%,甚至有银行将消费贷利率大幅降至“1”字头。
有业内人士说,较低的消费贷利率,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跨市场套利。股市火热之下,近期还出现贷款中介、助贷机构推荐用消费贷违规炒股的情况。
不过,南方都市报APP报道,有消息称,金融管理部门已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多家银行紧随其后发布相关声明,对于违规入市的信贷资金,将提前收回贷款。
第一财经引述业内人士指出,后市仍面临回调风险,将低成本的消费信贷资金投入股市,本质上是一种使用杠杆的行为。如果市场出现动荡,亏损会被放大。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将风险扩散到金融机构,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除了贷款以外,似乎也有不少人赎回理财产品来增加投入股市的资本,这给金融机构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彭博社10月10日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近期向金融机构了解短期理财产品的赎回情况,及机构因此面对的流动性压力,以防范债券市场潜在的波动风险;监管部门并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实时监控理财产品规模变化,密切关注有关风险。
知情人士称,目前尚不清楚监管部门是否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加强监测是防范债市发生风险而采取的预防性步骤。
彭博基于普益标准的数据测算显示,中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在9月22日至10月6日期间下降了1.05万亿元。普益标准是一家追踪中国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咨询公司。
所以说,大胆入市的不只年轻人,许多中国人都想孤注一掷,趁这一波股市涨潮狠狠赚一笔。但现实是,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纽约时报》引述在广东就读商科专业的大二学生贝拉·陈(译音)表示,担心一些新投资者会做出不明智的决定。据报道,她在社媒发布了自己对共同基金的投资情况,她警告自己的关注者在投资时不要受情绪左右。但她说,有些人告诉她,她买什么,他们就买什么。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现象有点夸张……很多人似乎只看到‘牛市来了,我得赚钱’,没有完全意识到风险。”
这一切的背后,可能与中国各项经济指标近年来的表现有关。
中国在2022年末放弃冠病清零政策后,疫情期间遭受重创的经济没有如外界预期般快速反弹。相反的,从年轻人失业率、到消费者信心、再到楼市投资等都不尽如人意,这不仅让中国股市一直往下探,还严重打击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看法。
官方会加码刺激?
有观点认为,在这一波股市涨潮下,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但若官方没有进一步加码刺激政策,好不容易重返大众视线的股市上涨现象,恐怕会是昙花一现,来之不易的信心也会崩塌。
对此,彭博社报道分析说,随着市场的“膝跳反射”式上涨暂歇之后,投资者开始权衡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效力是否足够且可以持续。从消费端看,中国长假期间单次出游花费低于疫情前,显示复苏仍需政策支持。
市场现在主要是“预期和基本面的博弈”,南方东英量化投资总监王毅向彭博社说。“投资人希望看到政策预期可以落到真实的一些业绩改善、宏观数据——不论是通胀,就业或者债务问题。大家都希望有一个短期迅速的结果,但这个预期从时间上来讲不太容易实现。”
路透社也引述晨星亚洲股票研究总监陈丽子说,中国股市能否持续上涨,取决于更有效地解决住房库存过剩和促进消费活动的政策细节。
学者吁中小散户要小心
财新网10月9日刊登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改革开放史研究学者王明远的文章《即便是牛市来了,中小散户也很难赚到钱》。文章说,最近几天各种非理性的声音都来了:不少大V经济学家或券商研究机构,在那里不负责任地大喊“真牛来了”,鼓动大家抓紧上车;有的投资者也开始飘飘然,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运气,按捺不住想往前冲;整个社会也因为股市指数好转这一个小小的信号,对经济大面产生过多的联想,产生了经济拐点已经来到的幻觉。
他写道,中小散户虽然贡献绝大数交易,却只分得极少数收益,并以上证所最后一次公布的不同类投资者盈利情况为例称,2017年个人投资者贡献了82.01%的交易额,但是仅仅获得了股票市场不到9%的盈利。反言之,机构投资者仅仅用了不到18%的交易额,就获得了91%以上的利润,二者利润率差达到46倍以上。
王明远在文章中列出了一系列数据,并强调“越是牛市,中小散户越要小心”,同时提醒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前,要三思而后行。
归根结底,坚持理性投资才是提高投资成功率的关键,一味追高甚至借钱炒股,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尤其现在国际局势动荡不断,很容易便陷入血本无归的窘境。年轻人炒股,一不小心,可能就反过来被股票炒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