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中国新能源车的出路
“中国自1990年代开始的历史性成长不会再出现了,这在历史上从没有先例,全世界也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重复这样的成长轨道,印度的机会我想是零。”
本星期于中国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西方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兹(Adam Tooze)在小组会议上的发言,真诚而颇具震撼力。
就学术专业而言,图兹不是“中国通”,他主要研究欧洲与世界经济史,对中国问题算半个外行。然而,近年来他感觉到了解中国以及中西方关系的迫切性,撰写不少相关文章。结果,这位“非中国通”的西方精英,反而以少见的大实话对中国的一些做法给予了肯定,也间接讽刺西方政客的失能、怒其不争。
图兹在发言中,顺带地感叹中国总理李强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上的讲话,是一名“非常能干的工业企业总裁”的发言。“他(李强)真的希望展示他完全明白人们给他做的汇报、他用历史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所作所为”,“你完全不能想象任何一个西方政治人物会这样讲话”。
图兹说:“在全球化的主要课题上,我们活在愚蠢的季节(注:指西方媒体都在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课题)。”
对于中国的新能源车,他更多提到的是这对全球减排的意义。他在答问中说:“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里,你(中国)是第一个达到了类似于逃逸速度(比喻冲出原有轨迹的速度)的国家……你们的这个领域可以拯救世界。”当西方忙于应付特朗普、疫情,还有忙于天知道什么的过去三四年里,所有人期盼的能源革命已在中国降临,图兹说:“谢谢你们做的这些。”
在三天的论坛中,中美关系、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不时成为话题的焦点。在新能源车出口的作用下,中国在2023年出人意料地超越日本,成了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如今,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市场六成,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了纯电动车全球销量冠军。科技先进、功能齐全、舒适且性价比都高的各品牌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展销,让消费者与媒体目眩神摇。
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中国产业,引来美国与欧洲双双筑起保护主义的高墙。美国5月宣布对中国新能源车开征100%关税,意图将之阻绝于美国市场。不过,此举显然只是总统拜登在争取连任之际摆摆政治姿态,因为中国车企在美国几乎没有业务。
欧盟则在6月12日宣布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开征最高达38.1%临时关税。到这几天,中国还在竭尽全力避免与美国和欧洲双线开打贸易战。这一是因为欧盟是中国电动车最大的海外市场,失去欧洲市场将是产业的“巨痛”,也因为欧洲的立场仍有回旋余地。相较于美国把对华贸易问题视为国家安全问题,欧盟还是以贸易问题处理,而且欧洲各国态度不一,就成为谈判的空间。
在大连,包括图兹在内的多名欧洲学者兼全球化支持者,都谈到中国与欧盟达成“大交易”(grand bargain)的可能性。他们提出了欧洲自身的需要:和拥有页岩气的美国不同,欧洲对能源问题十分焦虑,能源困局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尤其突显。欧洲对绿色能源转型也更为真诚,要达到减排目标,到2030年欧洲路上需要增加数以千万计的新能源车,那世界上有谁能大量生产经济实惠的电动车?答案就是中国。
在欧洲各国中,德国也惧怕与中国爆发贸易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上周访华,据传李强拒绝见他,但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还是对哈贝克提出了下调对欧盟汽车进口关税的建议,希望争取到德国在欧盟内部游说。本周访华的波兰总统杜达则与中国达成行动计划,提到“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而在波兰之前,西班牙与匈牙利也吸引到中国的奇瑞、比亚迪在当地设厂。
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对一些欧洲贸易伙伴让利,同时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到欧美投资设厂,给当地引入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动当地人就业——像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所做的一样,是缓解中西方在新能源车领域矛盾的方法,也是必然的出路。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在大连就乐观地预言,中美企业合资在美国生产新能源车、中欧企业在欧洲生产新能源车的景象一定发生。因为他相信,美国的选民不会接受自己被剥夺了购买价廉物美好产品的权利,因此华盛顿政客与车企工会对中国新能源车的阻挡,只能撑三年。他也建议中国车企效仿当年的韩国三星,先打开世界其他市场,待产品经过千锤百炼后,才在美国闪亮登场。
学者们提出种种经济理据是否能胜过各国的政治考虑、决定未来?只能拭目以待。比较难得的是,在一系列关于中国是否进行不公平竞争、是否有产能过剩等说不清的课题后,总算有人谈谈新能源产业对环境的意义。而中国要成为负责任大国,也应该用自身科技能力带动其他国家人民的就业,那中国车企将以此为自己打开出路,支撑全球贸易自由化、也救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