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碧海蓝天金沙滩 大连盛装等候国际旅客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大连电车在市中心的街道上缓缓驶过,古老的电车外形与这座现代都市形成鲜明对比,车轮与车轨碰撞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在宁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
大连有轨电车的历史可追溯至日本统治时代。日俄战争在1904年结束后,日本正式接管大连,开始大规模兴建铁路的计划。有轨电车1909年的落实,标志着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城市公交的开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发展和政权更迭,大连原有的11条电车线路已减至两条,在公共交通所扮演的角色已逐渐淡化。但对许多当地人来说,电车已成为大连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吸引着一批小众游客和网红前去参观和体验。
除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大连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也毫不逊色。作为中国东北最南端的滨海城市,大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被誉为“十里黄金海岸”的金石滩,是大连长期以来一张靓丽旅游“名片”。柔软的金色沙子,配搭碧蓝大海与蔚蓝天空的无缝隙连接,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共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国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大连国内游客人数已全面复苏,甚至已超过冠病疫情前水平。他说,今年前八个月,金石滩度假区接待游客近737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64.7%。
不过,大连国际旅客的复苏力度则没有那么强劲。吴国强说,境外游客人数只恢复得“差不多”,估计目前到金石滩度假的国际游客只占游客总量的1%至2%。
负责金石滩运营工作的大连快乐海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海介绍,大连国际旅客客源主要来自邻近的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而随着中国重开国门后,国际旅客已陆续回返。“我们在沙滩上可以明显看到,俄罗斯的游客恢复得比较多。”
但杨晓海不讳言,景区的国际旅客人数至今只恢复到疫情前约60%,而他将其归因于乌克兰危机,以及日韩游客近年来更倾向到性价比更高的东南亚热带国家滨海度假。
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影响,中国在今年初重开国门后,赴华旅游的国际旅客人数没有显著回弹。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中国在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员1.68亿人次,其中外国人只有843万8000人次,占其中的5%。这个数字比2019年同期大跌近83%。中国文化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5万2000,比2019年同期的370万少98%。
半官方组织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在今年5月一次演讲中透露,来自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游客数量都在大幅下降。
除了金石滩,记者在9月中旬走访大连几个著名旅游景点,如星海广场、俄罗斯风情街等时发现,景区内几乎完全不见外籍游客的身影。
一名在金石滩商业街道“金石万巷”经营一家装饰品店的店主蛭田秋子认为,大连的日本旅客数量尚未恢复,主要是日本公民在疫情前享有的15天免签入境政策尚未恢复。
蛭田秋子是一名在大连旅居了15年的日本人。她说:“大连和日本在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上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很多老一辈日本人在疫情后都想到大连探亲,但考虑到必须申请签证,许多人都选择推迟行程,或直接打消念头。”
日本今年8月下旬对福岛核废水进行排放,中国政府对此强烈批评,并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事件导致中国民间对日本出现的敌对情绪被点燃,有中国民众向日本机构、餐馆拨打长途骚扰电话,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学校遭投掷石块等。
在大连,有烧烤店甚至挂出“谢绝日本人进店,纯属个人情结”的告示,引起网民的广泛议论。
中国民众的骚扰行为也激起日本人的强烈反感。日本资深媒体人野岛刚在一篇访谈中指出,中国官方对骚扰电话没有出面遏制,或要求民众冷静,意味官方默认这类行为。他说:“日本人原本对东京电力公司的反感,一下转变成对中国的反感”。
面对中国民众的敌意行为,日本驻华大使馆发表声明,呼吁在中国的日本民众在公共场合时“避免大声说日语,谨言慎行”。
不过,身为一名在大连生活的日本人,蛭田秋子并不觉得在当地感受到太多敌意。她说:“很多事情其实是在网络舆论空间被放大,加深日本旅客对中国的误解。”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所长陈刚受访时指出,中国这几年和美国以及它们在亚太盟友的外交关系正处于低谷期。紧张的地缘政治使各国之间人民的交流和往来减少,而一些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容易增加游客对中国的误解和恐惧,使他们避开到中国旅行。
但陈刚强调,入境国际旅客减少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全球国际旅游业在疫后的复苏都没有如预期强劲回弹。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4%,其中亚太地区的复苏力度最缓慢。
为刺激旅游业复苏,中国官方今年11月下旬宣布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个国家的公民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在这之前,官方在10月也宣布新政,允许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在内的53个国家的公民申请72或144小时过境免签。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国际航线在过去几个月也加快恢复。
陈刚认为,中国国际旅游要实现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国际旅客必须花更多时间,重新认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消除和改变他们对中国在疫情这几年的刻板印象。
他说:“中国需要更积极把国内最新的情况向外推广,而不是让西方主流或者那些有政治倾向的媒体影响他们对国家的一个认知。”
就大连而言,中国东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凯受访时认为,大连发展的灵魂在于开放,必须发展它的独特文化,重新打造独特于这座城市的名片,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