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咏红:专为民营经济设个局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9-09 07:21

面对欧美订单大减、国内民间投资节节下跌的严峻局面,中国政府本星期一(9月4日)官宣,将在国家发改委内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负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自从7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民营经济31条”(全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来,多个部门已密集出台文件,宣示要从政策制定、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多管齐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设置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其中最新一招。

然而,官方这番美意,立马被民间解读出另一番滋味。星期一下午,微信朋友圈就流传一个贴图,上面写着七个大字:“专为民企设个局”,里头蕴含的双关与强烈讽刺,让人哑然失笑又无奈。

在汉语里,“局”字既指办事的单位,也指圈套、陷阱。官方的本意是传达重视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结果一句“专为民企设个局”,却道出了受众的微妙抵触心理:你(政府)口中说的扶持,对我可能是个圈套,言下之意,民企还得小心别被坑了。

民企的战战兢兢,或者说是疑神疑鬼、冷嘲热讽,不是没有原因的。

客观地说,中国民企对政府的疑虑形成已存在多年,许多民企业主的心态是政府一想起民企,多半没什么好事,而这种疑虑在近年更是有增无减。

话说,2016年6月,中国教育部就为校外教培“设个司”,名曰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管理中小学与幼儿园的校外教育培训。一个月后“双减”政策横空出世,带来的是整个行业几乎覆灭,许多民营教培中心惨遭灭顶之灾。

去年冠病疫情进入第三年时,多个地方说封城就封城,撑不下去的中小企业被迫关门倒闭,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中小业主们被打倒,至今爬不起来,也不见有人帮助或心疼他们。到今年国际贸易形势更为严峻,产业链外移,外贸企业和沿海地区制造业首当其冲。上半年中国民间投资下降0.2%,就清楚凸显预期有多低迷。 

最近到北京多日,低迷的氛围可感可察。北京人一般生活都不成问题,吃的用的都不差,但出门叫车仍遇上生意做不下去改行开滴滴的小老板,自称“内心特别迷惘”。聊到上星期被叫停的“天津跳水大爷”,一个友人这样解读:“这不是大家都没事儿干吗,否则大白天这么多人不上班在大桥边上群聚,那是在宣泄情绪,所以才叫停了。”

中国主流媒体所引述的专家也坦言,民营企业家的预期仍然较弱。尽管官方三番五次为民企背书,“民营经济31条”中这样提:“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不过,市场更需要看到的是真招实效。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可以有积极意义。据官方介绍,这个“发展局””将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状况,统筹协调、组织和拟定政策措施,建立与民企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此前,中国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中,只听过招商局、市监局等利用和管理民营经济的部门,新设的这个机构叫民营经济“发展局”,表明政府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当成政府自家的事,这应该是好事。

问题是,如果真心要解决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支持民企提升国际竞争力,即使没有这个局也能做到。大家还担心的是,有了这个“局”以后,政府将更有系统地干预市场与主导民营经济发展,反而让民企空间更为受限。

政府主导民营经济还可能造成其他隐患,比如形成新的权力寻租空间,或者对不同民企厚此薄彼,只扶持配合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大型民企。

这些年来,中国打造“党领导一切”下的广义政府,政府行政权力所及的范围愈来愈宽,这个治理模式要与市场经济的理念取得平衡,缓解其中的矛盾,需要法治与透明的规则,以及可预期的环境,在这诸多方面中国仍须加把劲。

中国学者则指出,民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并非现有政策框架存在什么重大漏洞,而是一些隐形的“玻璃门”与“弹簧门”;民企不需要法外开恩,只是要有个公平的环境。

上述情况如果不改善,没有真正珍惜与爱护民企,那不论官方做多少宣示,都可能如拳头打在棉花上。今天专设一个“局”,若无法发挥实效,它或许不至于构成陷阱,却将进一步消磨民间的信心与预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