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丹旭:中国民营经济能否迎来新一页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12-21 07:21

京腔新韵

中国经济陷入彷徨之际,中共高层上周召开了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以及会后数日,官方连续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的最强音。

细看官媒发布的消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变化是对民营经济的态度转变。在会议为明年工作部署的任务中,“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位列第三。会议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会议还下令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在着力扩大内需上,会议也提到,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会议提出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相较之下,2020年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共同富裕等表述,都没有出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官媒发布的消息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两天后,官媒《人民日报》在头条的显眼位置发文,披露了更多会议细节。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官方在会议上说的一句话:“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这句表态被视为为支持民营经济所做的一锤定音。

同一天,地方官员也行动起来。在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浙江,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易炼红考察了阿里巴巴园区,敦促这家电商巨头“在推动发展、国际竞争和造福社会中大显身手”。这是阿里在两年前遭遇监管风暴后,首次有中共高层前去考察,不仅显示阿里面对的风暴已告一段落,而且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未来还会被赋予振兴经济的重任。

10月中的中共二十大召开前,有经济学者为,中国经济过去10年发生了“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越来越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十大后,很多分析人士也悲观研判,未来五年甚至更久,中国不会继续侧重经济,而是把重心放在稳定、控制,以及促进财富分配平等的方面。

作为二十大后的首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官方在会上和会后连续给民企和民营经济派定心丸,显然是要在中国进入开放防疫措施、发展经济的关键阶段,稳住市场信心,尤其是稳住民企的信心。

这对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经济占了中国经济的“五六七八九”,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但过去两三年,民营经济的信心跌到谷底。一方面,民企和民营企业家被政策“左转”焦虑困扰,在官方抑制垄断和打击资本无序扩张,整顿平台经济和互联网行业的浩大声势下,好些民营企业家卸任、出国,不成为“过街老鼠”已是万幸。“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楼市陷入萧条、大量民营房企因融资问题遇上寒冬。官方推出的“双减”政策,又让教培行业在一夜间没了活路。

另一方面,持续三年的“清零”政策则使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处境艰难。各地把大量原本用以投入发展经济的精力和资源耗费在防疫上,人员流动受限也导致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难以为继,以民企为主的市场主体在三年的防疫中遭遇最大挫折。

从官方近期释放的信号看,民营领域将是中国下来提振经济的主要发力点,气氛烘托已经到位,政策将发生哪些转向备受瞩目。

乐观地看,中国已正式告别清零政策,移除了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定调后,政策执行预计不会有太大阻碍。中国经济下来的操盘手会是新晋政治局常委李强,他对民营经济再熟悉不过,曾经主政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当过民营经济高地浙江的“一把手”,可以说大半仕途是在扶持民企的发展。李强在支持民企上的经验,以及对民企的理解,相信能为民营经济重回正轨创造条件。

不过,这些年高层给民企派的定心丸并不少,2018年民企经营环境恶化,舆论纷纷质疑“国进民退”,中国高层也曾为民企背书,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一次对民企的信心喊话会有什么不同,能否最终转化为公平、自由和宽松的长期环境,让民营经济掀开新的一页,可能才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