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官方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感染者飙升中国医疗体系压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12-15 07:22
官方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感染者飙升中国医疗体系压力骤增

中国官方多次强调轻症患者只须居家康复,只有重症高危人群要到医院。但北京朝阳医院门口的排队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年长者等高危人群是少数。药房的退烧和感冒药断货,不少病患到医院只为取药。

在异常冷清的北京街道上,北京朝阳医院外人来人往的景象格外突出;发热门诊楼外搭起十几米长的防风排队帐篷,数十名发热病患在零下3摄氏度的寒冬里等待看诊,一阵阵咳嗽声在帐篷里回荡。

中国疫情防控松绑后,受感染人数飙升,过去一周来医疗体系面对的压力骤增。中国副总理孙春兰星期二(12月13日)到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明要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各地医疗体系被推到新阶段防疫工作的最前沿。

发热门诊人次一周增16倍医院等候时间长达八小时

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北京,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当其冲。北京12月11日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次达到2万2000,是一周前的16倍;当地120急救热线呼叫量也激增,12月9日达到3万1000次,是平时的六倍。

北京多家医院周末开始出现人龙,一些医院等候时间一度长达八小时。据记者观察,北京朝阳医院星期二下午排队情况有所舒缓,但发热门诊室内等候室仍挤满病患,20多名病患在室外临时搭建的防风帐篷排队。

中国官方已多次强调一般轻症患者只须居家康复,只有重症高危人群要到医院就诊。但北京朝阳医院门口的排队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年长者等高危人群是少数。在一般药房退烧和感冒药断货的情况下,不少病患到医院只是为了取药。

29岁的胡晨(化名)用沙哑的声音告诉《联合早报》,他发烧四天到处买不到药,只能在朋友之间凑一点药,“朋友送我的只是一些清热药,我凑合凑合,挺一挺就过去了”。

胡晨发烧期间都没有看医生,反而是因为公司要求病假证明,退烧后才到医院就诊。

他说:“公司原本说可以用抗原检测请假,但生病请假的人太多,临时要求一定要有医院的病假证明。我星期一晚上排了一小时冷得受不了,只好先回家隔天下午再回来排。”

山东北京不少医护染病轻症者或得继续上班

距离北京400多公里的山东同样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在当地行医的陈月梅(化名,39岁)说:“很多病人其实是轻症,可以完全不用来医院……真正需要看医生的大概十几个人当中只有一个。”

陈月梅所在的医院已有不少医护人员感染冠病。医院目前要求受感染的医护人员在家休息,但接下来如果患病的同事太多,可能得让一些症状较轻的同事上班。

有北京医护人员告诉路透社,一些医院已有八成的医护人员受感染,不少受感染者得继续工作。一名四川的医护人员则透露,他所属的医院每天会接收七八百名发热病患,医院的退烧和感冒药已缺货。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分析,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显示中国防疫政策没有明确的开放路线图和规划,主要以政治为导向。中国防疫开放前对公众缺乏正确的冠病知识宣传,导致出现过度放松和过度紧张两种极端现象;尤其是年轻人,误以为只要没有症状就康复了,并不知道自己还有传染力。

不再监测阳性数据下来恐难以规划开放进程

中国各地感染人数虽然显著增加,但不少地区已不再要求感染者向社区通报,大陆官方通报的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一周内骤减七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星期三(12月14日)宣布将不再公布冠病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陆曦指出,官方不再监测阳性数据将导致下来制定路线图的工作更困难,难以有准确的基础步步规划开放的进程。

不少分析认为,中国这一波集中在大城市发热门诊的疫情高峰,将在感冒药、抗原试剂盒等家用医疗物资供应稳定后退去;之后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可能转移到重症病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立涛研判,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和动员能力,医疗物资供应不会成为短板;下来的关键是加强对有基础病的弱势人群的保护,以及保障急症重症医疗资源即时到位。

陆曦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可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北京人口已感染冠病,在外流动性较大的青壮年群体应该会迅速被感染。这波高峰过去后,老年人染疫的情况料会逐渐体现出来,当中不少人有基础病,这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将是更紧迫的考验。

春运后病毒向小县城扩散考验医疗资源薄弱地区

中国长期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为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四张,这些床位高度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相较下,美国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为34.7张。

中国官方已指明要提高重症资源和医疗床位的配置。陆曦预计,到了春节人口流动的高峰期,冠病病毒可能从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与农村扩散,届时中国医疗资源最薄弱的地区将面对巨大考验。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Paul Tambyah)教授指出,中国医院下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平日积压的非冠病医疗服务。各家医院必须把医疗资源留给少数须住院的冠病患者,以及其他过去两年多来因疫情而延后治疗的病患。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