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丹旭:疫情未过又逢电荒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8-24 07:21

京腔新韵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很多中国民众直呼吃不消;酷暑之下,连母鸡都开始闹脾气。

最近有安徽媒体报道,天气实在太热,母鸡产生应激反应,“罢工”不肯下蛋,鸡蛋价格蹭蹭上涨。合肥的一些养殖户为了保产量,在鸡舍安装冷风扇,可产蛋率还是跟不上。

创纪录的高温,成了今夏的主旋律。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中以来中国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

今年夏天中国有多热?据官方数据,从6月1日至8月15日,中国平均高温天数达12天,比常年同期多五天。华北、华东、西南等地的高温天数普遍在20天以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重庆等地高温天数更是超过30天。本轮高温天气中,40摄氏度以上地区的覆盖范围达136.5平方公里,好些城市的最高气温甚至接近45摄氏度。

60年一遇的高温让人“热到融化”,更棘手的是,伴随滚滚热浪的还有干旱。每年夏天原本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尤其在长江流域,一到汛期各地就对洪涝灾害严阵以待。而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却出现罕见的“汛期反枯”现象。

过去近半个月,长江水位降低、鄱阳湖湖底沙滩裸露的画面频频见诸媒体。在重庆,多条河流断流,长江支流嘉陵江原本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有网民调侃,嘉陵江被晒成了“嘉陵工”。

高温和干旱严重的川渝地区,一方面人们需要冷气机降温,导致用电量激增;另一方面,“靠天吃饭”的水电站水量不足,电力保供形势严峻。

四川本是中国能源大省,当地水资源丰富,80%以上的电力供应依靠水电。四川也是水电外送大省,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供电中,都有来自四川的水电。

可川渝地区在这次的电荒中首当其冲。为了保障民生用电,当地许多工厂纷纷因限电被迫停产。苹果公司代工企业富士康、日本汽车巨头丰田、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等外资企业在当地的工厂,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影响。中国两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四川宜宾和重庆的生产基地也没有幸免。

电荒也传导到长江下游地区。上海星期一宣布暂停开放外滩等部分区域景观照明。网络上还流传的一份上海官方向四川官方发出的公函,提到上海方面收到上汽集团和特斯拉公司反映,在四川的零部件供应商因限电无法足量生产,导致这两家企业的零部件短缺,影响整车下线。为此,上海希望四川方面为相关企业倾斜一定的电力资源。

这一轮电荒让人想起去年第三季中国各地发生的电力危机。当时东南沿海大量制造业工厂因限电停产,东北一些城市还发生无预警拉闸限电。电力短缺冲击当季中国经济增长,使其跌至一年来最低水平,同比仅增长4.9%。

如果说当时那场电荒背后,是操之过急的“能耗双控”政策,那这一回则是因为难以控制的天气因素,但两场电荒都暴露出中国面对的能源保供挑战,让人担忧电力市场供需失衡是否会成为每年都要上演的新常态。

两场原因不同的电荒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让中国经济增长面对新阻力。这个阻力来得很不是时候,中国经济今年遇到的坎坷特别多,上半年严重拖累经济的疫情阴影仍然挥之不去,长久以来支撑经济的房地产行业也持续低迷,如今再闹一次电荒,恐怕第三季的增长又会受挫。

中国经济的走势总是备受瞩目,毕竟第二大经济体一打喷嚏,全球都会感冒。过去国际舆论中时不时会出现“中国经济崩溃论”,这些研判有时因为有预设的立场,或是对中国缺乏了解而过于草率,最后都成为“狼来了”的故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显露疲态,质疑的声音再度出现。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不久前在接受彭博电视访问时指出,就在六个月或一年前,认为中国经济在某个时点超过美国还是一种公论,现在没人那么肯定了。他也列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巨大的金融风险、推动增长引擎不明确、中共越来越多参与更广泛的企业事务,以及中国人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比重上升。

中国经济能否超越美国可能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中国面临的挑战确实不小,且不说人口结构变化等长远问题,单从短期看,疫情困局、消费疲软、房地产低迷,叠加最近的电荒,可以说增长阻力重重,还真让人乐观不起来。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