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院校讲堂里的摄像头
上海一所职业学院女讲师在课堂上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视频周二(14日)被学生曝光后,遭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官媒痛批,斥其“质疑历史真相,枉为人师”“无知无德怎配指导下一代”。
这名讲师所供职的上海震旦学院昨晚发通告称,该名讲师发表错误言论,造成重大教学事故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决定给予开除。
在这个大约一分钟的视频中,这名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的女讲师在南京公祭日隔天大概说了这样几个点:
“当年侵华日军到底在南京屠杀了多少人?‘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也有估计3000的,有估计2万的,有估计50万的,有估计7万的。”
“死的是谁,有名有姓的是谁,如果你没有名没有姓没有身份证号,你这个30万只是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
“不应该永远去恨,而应该是去正视这段历史,反思一下战争是怎么来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毋庸置疑,南京大屠杀之于中国人,就如同纳粹法西斯之于犹太人,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是民族最容易被挑动的神经,需要绝对的政治正确。
上述几段话单独摘出来看,确实有否定南京大屠杀之意,成为众矢之的也不算冤枉。
然而就在大量媒体连篇累牍的口诛笔伐之际,有网民昨天又曝光了一段完整的视频。这段长达5分30秒的视频不仅显示前述视频有恶意剪辑之嫌,还可看出这名讲师当时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学术不严谨”,而非否定南京大屠杀。
老师的观点和学生的笑声
完整视频中,女讲师的第一句话是:“当年日军确实在南京做了反人类的行为。”这句为后面观点奠定政治正确基调的关键句子,却在学生曝光的视频中消失不见。
对于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这名讲师说,“最糟糕的是,国民党政府在这些死难者家人还活着的时候,没有将所有死难者的名字全部记录下来”,导致有很多版本的数据。
她进一步以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屠杀为例,称所有死亡的犹太人都有姓名记载,因此可以真实地统计出被屠杀的数字,以说明学术严谨的重要性。
视频最后她确实说:“不应该永远去恨,而应该反思一下战争是怎么来的。”结合上下文和她发出的轻重音来看,不难理解该讲师并非意在抹杀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是重在对战争的反思。
尽管完整视频内容是否就能证明女讲师的言论没有不妥之处还存有争议,但比起前面一个版本,则要显得合理许多,批评她“否定南京大屠杀”一说也站不住脚。
然而,在这段完整的视频中,比起这名讲师的争议性言论,拍摄学生频频发出的恶意笑声更让人感到刺耳。
这名学生在抓到老师几句话后,以非常得意的口吻低声说“我要把这段发到微博上去,举报她”,说到关键之处,学生还很“满意”地说“可以可以可以”,随后不断发出难以控制的诡异笑声。
这些笑声显然不是对老师“不当言论”感到愤怒,而是对讲台上的老师正一步一步走进自己要举报的陷阱而感到兴奋。
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堂言论因剪辑过的视频而遭到排山倒海的痛骂并被开除,那么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蓄意偷拍视频并刻意加工,最后放上网举报自己老师的行为就是正当的吗?
质疑学生举报行为文章被删
有自媒体昨晚针对完整视频呈现的内容为这名讲师喊冤,还有自媒体直言学生恶意举报讲师的行为就是回到了文革。
这篇文章说,在文革中,这种行为非常普遍。老师上课讲的哪一句话没讲得清楚,引发政治不正确的问题,学生就会告密举报批斗。
另一篇文章则形容学生是“乌合之众”,没有把为人正直、胸怀正义、善良悲悯学到,反而学会了利用告密、断章取义、煽动民意的无耻和卑劣。
文章说:“老师因言被开除,看客不分是非曲直,不结合完整视频,直接定性、扣帽子、谩骂、上升到民族、爱国的高度,以为骂了当事老师就为自己爱国抗日加分,就为自己的言行占了上风而自傲”,“学生剪切视频,就是要煽动情绪。学生故意混淆视听,就是WG(文革)之风重现”。
但这些文章目前均已被删除。
被学生举报的老师们
上海女讲师案例并不是孤例,中国高校教师因学生举报其言论而遭到批评、警告甚至开除的例子近几年并不鲜见。
今年11月,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剑因一句“日本人精益求精”被学生举报后,遭到校方批评并调到图书馆工作;
2018年9月30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赵思运在当天的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学生对其观点不满上传视频举报后,校方决定对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据当地媒体报道,赵思运在致辞中提到,“作为新时代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需要具备自律、尊重与尊严的文化素养,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肩负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只有对国家民族满怀深沉挚爱的人,才会批评社会的阴暗面;只有怀揣光明的人,才会去发现和揭露生活中的龌龊”。
2018年4月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女副教授翟桔红在对行政管理本科学生讲授《政治学原理》时批评人大宪法修改,被学校开除党籍,予以记过,并将其调离教学科研职位。
同年4月25日,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许传青因此前被学生举报在授课时将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进行不恰当对比,被校方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高校言论的边界
2016年1月,人民网转载《北京晨报》的评论文章《教师课堂言论不能没有边界》说,教师课堂言论必须有底线,必须套上“紧箍咒”,加把“安全锁”。
文章指出,有少数高校教师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将历史中的一些旁枝末节作为“盘外招”,拼凑以零碎的所谓“政治理论”作支撑,借课堂兜售想象的“政治”形态,搞自我标榜,或夹带个人私怨,讲一些不当言论。
文章还引述时任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对高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一些不正当的言论,加强了监督检查。”
那么高校教师言论的底线或边界在哪儿呢?
早在2013年5月,网上就广泛流传中共下发高校教师“七不讲”文件,不能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和司法独立。
随后多家中国媒体刊载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5月4日联合下发的文件,出台16条意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被西方媒体猜测或是“七不讲”内容的原始文本。
这份文件指出,“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不能为人师表”;“有关各级加强领导和管控之外,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等。
这一文件被外媒普遍认为是北京加强管控思想政策的信号。
中国教育部等六部门今年1月发布了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把高校教师选拔聘用入口关,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今年4月再印发《中国政府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重地,严格把关高校言论也在情理之中,但当言论的边界越来越窄,作为学术平台的高校将如何发挥探求真理、传授知识的作用,不免成为问号。
更何况,学生如果可以恶意加工视频举报不被追责,人人自危的老师们还能潜心研究学问吗?
有一名自称是211院校的学生曾在网上透露,他的老师每次讲到稍微触碰政治的话题,就会对着监控摄像头说:“这是书上面写的,并不是我的个人看法。”这啼笑皆非的场景,听上去既荒诞又真实。
在当下的现实中,要自我提醒公家监控摄像头的存在很容易,难防的却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正确学子的手机摄像头,后者大概放诸四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