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大行增速 但内忧外患夹击恐是“昙花一现”
来源:路透社
作者:马蓉
中国国有银行去年业绩表现不凡,净利增速均录得双位数增长创至少八年新高,但这恐只是昙花一现。当前外有俄乌冲突下的产业链危机和通胀“怪兽”,内有疫情肆虐下经济难归常态再叠加三重压力,银行经营险象环生、前景扑朔迷离。
而若将视角从宏观局势转向行业,情况亦显不妙。去年以恒大为代表的民营房企的崩塌,使得商业银行多年依赖的土地信用宣告破产,严控地方隐债底线下尾部城投爆雷概率大增,银行不仅要为更糟糕的情景未雨绸缪,还要寻找渺茫的新的“信仰”。
“今年可能是我从业近30年以来形势最复杂的一年,”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业绩发布会上称。
他进一步指出,冠病疫情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变量嵌进经济的方程式中,能否解决公共卫生事件变成了能否重新启动经济、使经济回归常态的前提条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经济增长还面临着需要“多元方程”求解的三重压力。
同时,从国际形势来看,俄乌冲突加剧了供应链问题,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使得通货膨胀成为难以“驯服的怪兽”,这些经济问题的解决难以从经济端找到答案。
“任何危机过后都会有个水落石出的过程,危机演进过程中风险不断聚集和积累,”刘珺称,“交行在2022年持续向资本市场、投资者交出满意答卷有一定的难度。”
最新美国两年/10年期公债收益率曲线短暂出现倒挂,为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这或预示着一到两年后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另外,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指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穿其长期下行趋势,预示着重大全球宏观风险的不期而至。
在宏观风险不断逼近的时候,行业风险的出清远未结束。恒大、阳光城、世茂、融创等多家头部民营房企相继步入债务或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涉房对公不良抬头、风险偏好骤降,这进一步拖累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尾部城投风险陡升。
一位资深银行人士称,过去多年以来,商业银行非常依赖土地信用和包括城投平台、地方债等在内的政府信用;去年恒大债务危机爆发宣告土地信用破产,而在决策层坚决防控地方债务隐性风险的背景下,部分财政实力偏弱的区域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这对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可以说是致命的,必须重新寻找新的‘信仰’、新的业务方向,”该人士称。
交通银行高管也谈到,受制于房地产行业的运行现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双碳政策加快实施,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偿债压力较大,低碳减排转型难度较大,将加强房地产贷款和地方国企贷款的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阶段性局部性风险压力相对突出:部分房地产企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资金链趋紧,个别区域地方政府债务面临集中到期还款的压力,产业链中下游部分弱势企业以及传统的能源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及绿色转型的困难。
最新出炉的年报显示,部分大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激升:截至去年末,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4.79%,较上年同期上升247BP(基点);农行涉房不良率为3.39%,较上年同期上升158BP;中行境内对公房地产业不良率为5.05%,较上年同期上升37BP。
建行涉房不良率水平相对较低,为1.85%,但较上年同期上升54BP;交行涉房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10BP。
农行副行长崔勇指出,短期房地产行业尚在修复中,市场销售、投资下降趋势未扭转,前期负债水平较高的出险房企和困难房企,后续面临一定的风险暴露压力;农行在上述企业的贷款占比很少且有抵押物,信贷风险可控的,会继续保持房地产信贷业务合理增长。
农行行长张青松则强调,“我们的拨备余额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1491亿新元),这是我们消化任何可能风险损失的资源储备。”
工行副行长张文武也谈到,该行房地产不良情况已经得到全面真实反映,均已计提充足拨备。
前述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对银行而言房地产行业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潜在信贷需求可观,依然是银行服务的重点领域之一,但风险偏好肯定会更审慎,授信政策会收的更紧,“行业的出清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