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海南自由港能够取代香港么?
2020年六一儿童节这天,久已期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方案出炉。
如何看待这一消息?海南自由港,能否解决中国当下的诸多困境?
出台背景
从目前政策全文来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被总结为60个政策亮点,除了部分产品零关税,在税收优惠、人才吸引、通关便利、“极简审批”、跨境服务、金融业开放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规定。
具体条文落地,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如果站在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为什么要设立海南自贸港?理由很多,但是更关键的理由,显然是以此推动进一步开放。
在2020两会期间,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和外贸,一起被定为基本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及,“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很明显,这是“以我为主”的思路,来对抗反全球化逆流。问题在于,自贸区能否带来本质改变?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虽然都是自由贸易,一字之差,背后却代表了海南所承载的希望,分量不轻,这被认为是下一个新加坡或者下一个香港。
先说,自贸区的意义,本来在于延续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特区含义,发挥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中国进入自贸区遍地开花的时代。中国自贸区有多少?截止2019年,有18个。目前的趋势,沿海地区,基本都有自贸区,而且向中西部扩展。
可以说,自贸区已经不是稀缺品,自贸港才是。海南自贸港的出现,可以看做对自贸区的迭代。其出现的时机,也耐人寻味。
中国目前最大的自贸港,显然就是香港。2020年5月30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香港政策变化,“将采取行动,取消香港作为中国一个单独的海关和旅游地区所享有的优惠待遇”。
这意味着,香港的独立关税地位面临威胁,而美元与港币的自由兑换也可能遭遇困境。如此一来,香港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角色危机。如此情况下,骤然崛起的海南自贸港,是否能承担起香港的角色?很难。
香港的意义
回顾改革开放历史,香港的经济与流行文化,曾经影响了内地一两代人。
在80年代TVB电视剧中,内地人初到香港,往往什么都新鲜,大陆人也往往被叫做“阿灿”,暗含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意思。90年代后,内地经济起飞,香港则经历了金融风暴以及各类动荡,不少人北上内地谋生,一些香港人也开始自嘲为“港灿”。
从“阿灿”到“港灿”,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在内地不断赶超之下,香港的定位也开始重新动摇。单单从数值看,香港正在相对落伍。以GDP为例,2019年深圳市GDP接近2.7万亿元,而香港GDP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