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层发声,经济趋势何去何从?(2)
另一方面,体量大,也意味着优势,那就是中国的国内需求和市场其实都足够大,深度和广度都可以拓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列席世界科技巨头前列。
既然国内市场是广阔天地,那么如何作为。刘鹤提出三点原则,值得借鉴,那就是“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这虽然是在谈资本市场,但是对于别的领域其实也适用,只有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才能更好保护投资者甚至广大民众的利益。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启动国内循环,不仅仅是为了国内发展,更是为了国内国际互相促进。从这个意义而言,对外开放,依旧是一大动力。
3 外围恶化:继续对外开放
退后一步,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起飞?
中国最近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我曾经总结为三大红利——其动力主要是出口带来的学习效应、大量农村闲置人口转入工业的人口红利,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可以说,很多问题,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提到改革开放,开放恰恰是中国过去改革不断深入的一个重大动力和外部还款。
前面所谈的亮点,无论是稳字第一还是启动对内循环,一个大背景都在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面临恶化。
几乎就在陆家嘴论坛的同时,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外部信息。一是中美之间,杨洁篪会见蓬佩奥,双方在夏威夷举行闭门会议;其次,外媒报道,中国放弃了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的关于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败诉裁定的争讼。
这两个新闻一前一后,传递的信息巨大,在国内得到的重视并不足够。一方面,这意味着中美在努力管控双方关系,避免中美关系进一步进入对抗与恶化;另一方面,WTO的诉讼失利,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可度几乎回到起点。不难预计,欧盟等地将会跟随美国步伐,在关税、反补贴等方面给予中国压力。
如何应对?此时此刻更需要群策群力。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日前撰稿指出,“中国已经从力量偏弱的国家,成长为拥有较强力量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进入一个需要在新的实力基础上和更广阔的利益平台上运作内政和外交的时期,对美关系的处理也需要反映和适应这种变化。”她建议,中国的战略界行动起来,研究“应对美国挑战的大战略”。
所谓大战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迪斯将“大战略”如此定义,“为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
放在经济学中,其实就是在约束条件寻求最优解。
如今,世界处在大变局路口,中美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外围环境快速变化,而且不太乐观。后续情况如何,世界会继续分裂为两个体系,还是在碰撞中有序融合?除了祈祷,行动也是必须的。
财经系统不缺聪明人,可以说聚集中国最精英的一批技术官僚。他们不少有海外背景,也受益于改革开放,他们的意见无疑对未来具有重大影响。
高官的陆家嘴发言中,都共同提到了开放。刘鹤强调将深化改革开放,“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小处说,开放对于建设金融中心,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陆家嘴论坛设立在上海,一大动机,就是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助力。问题在于,上海要成为金融中心,并不是说将香港、深圳、北京等兄弟城市比拼下去,恰恰需要不同城市联手,共同拓展市场深度,才能发挥中国市场大的国内循环,真正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一试高下。
陆家嘴论坛已经12年了,当年目标中,2020年是上海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日子。对照现实,成绩不少。如央行易纲所谈五点,“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上海正在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上海正成为金融开放的中心”,“上海正在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与此同时,需要弥补的点仍旧很多。税收、人才、制度,这三点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对照一下,明白人也就心知肚明。
加迪斯认为,“如果你寻求的目标超出了你的能力,那么你迟早要调整目标以适应能力。随着能力的提升,你可能会达成更多的目标,但不可能达成所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无限的,而能力则永远存在界限。”
我们正在百年位于大变局,面对外交变局,战略眼光越来越重要。站在历史延长线上的普通人,应该更多具备宏观视野,才能理解趋势。毕竟,多数人的目标,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需要多数人的共同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看法。更多可见公众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个人微信联系jjr19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