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不应形成反美反日才是爱国的压倒性舆论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称,中国对外关系需要各种力量扮演不同角色,互联网不应形成“反美反日”才是爱国主义的压倒性舆论,从而堵塞多管齐下的对外博弈空间。
胡锡进星期五(1月19日)在微博发文称,中国自1840年起开始与西方国家大规模接触,直到现在中国基本上、或很大程度上融入世界体系。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斗争从未停止过,但双方“不打不成交”,可说“越斗越紧密”。
他说,过去20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直接或间接学习西方现代化,西方对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贡献无疑是最多的,至今仍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最大产生地。他认为,“脱钩”将导致中西方共同的损失,但对中方的综合风险更大,“对这个问题的评估要实事求是,不能赌气”。
胡锡进称,中国民间必须认识,美西方树中国为敌,中国不能落入这一圈套,在与美国的互动中朝脱钩越走越远。斗争应就事论事,解决某个具体或重大问题,“但是对西方社会的友好态度,需要是长期的,随时兼容的”。
胡锡进认为,如今互联网上的冲动言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中国社会崇尚对外强硬的一种印象,宣扬“势不两立”很有市场,但肯定对官方采取灵活对外姿态形成一些制约。
他说,中国的对外关系需要由各种力量扮演不同角色,互联网上决不应形成只有“反美反日”才是爱国的压倒性舆论,从而堵塞中国多管齐下的对外博弈空间。“斗争要有策略和战法,要以斗争谋和平共存,以斗争维系应有的合作。”
胡锡进星期六(1月20日)下午再发文写道,在对外关系中,中国既需要鹰,也需要鸽,中国的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战略对撞,而是要争取和平共处。“要证明这一点,一个强大的鸽群对中国同样不能少。”
不过,有不少网民在贴文下方反问,胡锡进本来就是鹰派代表,且鹰派中声音最大的都是这些大V,“为什么不允许不喜欢美日的声音存在?”
还有网民说,网络环境都是引导出来的,不是自然生长而成的。要解决现在的问题,不是对着鹰鸽喊话,“而是应该对着制造出如今的网络环境的人喊话”。还有留言写道:“少谈鹰与鸽,多谈牛与熊(指中国股市的牛市和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