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美元首会晤达成最低限度相互理解
中美在元首会晤后达成最低限度的相互理解,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这种状态可能维持一阵子,但这只是一种战术,两国领导人未取得战略上的相互理解。
葛来仪星期五(11月17日)在香港全球化中心举办的线上论坛上做出上述研判。论坛聚焦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官方当地时间星期三(11月15日)在旧金山举行会晤,宣布将全面恢复两国军事沟通机制,并在打击芬太尼、建立人工智能对话方面合作。
葛来仪研判,中美关系目前处在一个较好的状态,“这是两国在存在诸多分歧的情况下,可以处在的最好状态。”
她指出,中美双方官员事前非常努力地推动两国在会晤上取得成果,这体现在双方会后各自声明中的重叠表述,这些表述都是经双方商议的。葛来仪举例说,双方会后提到要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这句话对美国非常重要”。
葛来仪希望会晤为中美关系设下“坚固的地板(put a firm floor)”,让两国关系不再进一步下滑。但她同时强调,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气球事件的无法预测情况,两国也可能因即将举行的台湾选举面对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有管控这类事件的机制,以及使用这些机制的政治决心,包括确保两国军事官员和文职领导人(civillian leaders)在危机出现时保持沟通。”
葛来仪也说:“中美在元首会晤后至少达成了最低限度的相互理解,这种状态可能维持一阵子,但最终这只是一种战术,我也没有预期两国领导人能取得战略上的相互理解……中美存在这么多分歧,这些分歧只会加大,两国存在全球性的竞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美国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前官员帕克(Thomas Parker)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也参与论坛。
贾庆国认为,以外界在会晤前的低预期来说,旧金山会晤的成果“超乎成功”;但这不意味着两国关系滑向冲突的趋势已经完全停止。
他说:“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还是只是下一轮关系恶化的喘息口?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即将于明年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和台湾选举将为中美关系增添不确定性,朱锋指出,中美需要营造新的友善氛围,但问题是双方对元首会晤的结果有着不对称的期待;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美国得在中国是对手还是伙伴的问题上作出选择,并表明两国不应该是对手,但美国预计不会接受中国的定义。
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岛举行线下会晤后,两国关系不到三个月就因气球事件陷入低谷。
贾庆国在讨论如何从气球事件吸取经验时指出,之前双方在处理事件时没有有效的沟通,这一部分是因为双方对彼此强烈的不信任;如今双方恢复沟通,对下来处理可能出现的事件有所帮助。
他说,双方应先沟通,不要太早下结论。“中美能否做到这点还得再看。若下来美国由共和党执政,那有可能会重蹈覆辙,情况甚至可能更糟。”
葛来仪认为,中美双方都从气球事件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放下了这个危机,两国在元首会晤上没有提起气球事件,双方官员也停止谈论这个话题,我们也应该向前看。”
分析:大陆就是否对台湾动武更为谨慎
中国大陆疲弱的经济、军队高层的腐败问题,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表现,都将令中国官方在决定是否对台湾动武时更加谨慎;但一旦跨越红线、把大陆逼到墙角,大陆将对台动武。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星期五(11月17日)在香港全球化中心举办的线上论坛上透露,美国高级官员在习拜会后为记者召开背景吹风会,分享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会晤内容。根据葛来仪的了解,中国官方称没有对台湾动武的计划;他同时表明,到了某个时候,大陆的目标就是统一,台湾问题必须解决。
葛来仪解读,中国官方表明了他有红线,他不希望动武,但可能被置于必须动武的处境。
中国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发布的声明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葛来仪说,大陆疲弱的经济、军队高层的腐败问题、中国官方对军队缺乏信心,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表现,都令习在决定是否对台湾动武时更加谨慎。
她说:“即便在这些因素出现前,中国官方很可能也了解对台动武的风险和潜在代价,但现在有更大的确定性。这个确定性能持续多久我们不知道,底线是,若越过了大陆的红线,把中国官方逼到墙角,我相信他会下令动武。”
葛来仪还指出,可能使中美陷入冲突的不只是台湾问题,南中国海局势也存在风险。
她披露,美国总统拜登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提醒中国官方,美国和菲律宾签署了联防条约,若菲律宾士兵被射击,美军也会前往该区域。葛来仪强调中美就危机沟通,以及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
她说:“我想两国都从气球事件中吸取了教训,这让我稍有信心,我们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处理类似的事件。我们可能会犯下其他错误,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两国真正找到管控分歧和避免冲突的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