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国际特稿:从非洲到欧美 猴痘可控无需恐


 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  更新时间:2022-05-29 07:21
国际特稿:从非洲到欧美 猴痘可控无需恐

国际特稿

全球未摆脱冠病疫情,如今欧洲多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又出现向来只在中西非流行的猴痘病例,令许多人闻疫色变。专家指出,一般人感染猴痘的风险很低,目前的传播病例不会成为另一场瘫痪世界的大流行病。尽管如此,这次猴痘病毒的非典型传播,凸显了加强防范未来疫情与监测人畜共患疾病的必要。

去年3月,美国非政府组织核威胁倡议协会(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NTI)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进行了一场模拟猴痘大暴发的桌面演习。在模拟情境中,恐怖分子把经过基因改造的猴痘(monkeypox)病毒释放到虚构国家布里尼亚(Brinia),病毒随即扩散到世界各地,在18个月内感染超过30亿人、夺走2亿7000条人命。演习中的人造病毒传染率与致死率高,对疫苗还具抗药性。

不过,在现实中,猴痘病毒并不容易发生人际传播,患者大多会在几周内自行痊愈,万一真暴发疫情,也有行之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措施应对。

自本月7日发现首起猴痘病例以来,非洲以外地区已有约20个国家通报200多起猴痘确诊或疑似病例,但未有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多个非流行国同时出现猴痘病例并不寻常,但情况是可控的,而且没有证据显示病毒已经变异。专家普遍认为,猴痘不太可能像冠病那样大流行,人们不必恐慌。

目前还不清楚多国猴痘病例的感染源头,但专家指出,全球贸易和旅行活动增多,使病毒传播得更远,尤其当前各国陆续大幅放款冠病防疫措施,更让猴痘病毒有更多可乘之机。

过去,个别非猴痘流行国也曾出现零星病例,但在近期的传播情况中,已知患者并没有前往猴痘流行地区的旅行史。一些专家因此推测,这次疫情可能由“超级传播事件”驱动。世卫传染病专家海曼(David Heymann)指出,病毒可能通过西班牙和比利时的大规模狂欢活动上发生的性行为传播开来。

本月5日至15日,西班牙大加那利岛(Gran Canaria)举行了一场大型同性恋派对,好几名参与者之后确诊感染猴痘,有关官方正调查派对是否与他们染病有关。本月5日至8日,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也举行了大型狂欢活动,活动组织方称,外国游客可能把病毒带到活动上。

卫生官员指出,欧洲多数已知患者是在近期发生同性性行为的男性,但任何人都可能通过亲密接触感染者、他们的衣物或床单等染病。

海曼说:“很可能是有人受感染,在生殖器、手部或其他身体部位出现病变,然后在发生性行为或其他亲密肢体接触时传染给别人。接着,病毒通过这些国际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全球在1980年根除猴痘的近亲——天花,也给了猴痘病毒更大的传播空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家里蒙(Anne Rimoin)说:“凡事有利就有弊。根除一种病原体,可能为另一种病原体的传播制造空间。”

天花疫苗对近亲猴痘也具保护效果,但全球早在四五十年前便停止接种天花疫苗,这意味现在多数人都对猴痘缺乏免疫力。荷兰研究员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受天花疫苗接种结束影响,近年一些猴痘流行国家的猴痘病例呈上升趋势。

另有观点认为,猴痘病毒在其他地区悄悄传播可能已有一段时间,而经过冠病疫情的“训练”后,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如今对传染病症状更加警觉,反应也更迅速,这或是近期病例集中出现的原因之一。

专家:步入人畜共患疾病更大规模时代

气候暖化与其他导致人畜有更多接触的环境变化,也可能与猴痘病毒传播有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畜共患病毒感染项目负责人阿廖塔(Matt Aliota)说:“我认为,我们已进入人畜共患疾病事件更多、规模更大的时期。随着我们以前所未见的方式侵占动物栖息地并与它们接触,这类事件正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阿廖塔指出,猴痘病毒的罕见传播可能意味着病毒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变化,这凸显加强病毒监测的重要。“如果我们了解哪些野生动物携带病毒,并追踪病毒在野外的传播情况,我们至少有望比病毒快一步行动。”

目前,阿廖塔团队正进行相关研究,包括了解冠病病毒是否在驼鹿与黑熊等动物间传播。他指出,科学家已在其他动物体内发现冠病病毒,而每个携带病毒的新物种都可能使病毒发生变化,成为令人关切的新变种。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Michael Ryan)也说,应对猴痘与其他新病原体不仅须要疫苗和药物,更需要了解病毒的生态环境,并对人类的社会行为、农业作业、食物储藏方式等作出相应改变。在猴痘流行国家,病毒主要是在处理野味的过程中,从受感染动物传染给人类。

他说,近年猴痘病例范围扩大,同时中西非地区也面对更大的气候压力,人类与动物都在为生存而适应环境,甚至为了食物资源竞争。“我们须了解这些地区的人类行为,尝试从源头上阻止病毒传播给人类。”

英国诺丁汉大学病毒学教授鲍尔(Jonathan Ball)警告,若不在中西非采取干预措施,猴痘等传染病也会在更发达的国家出现。

初现实验猴得名 猴痘天然宿主仍不明

猴痘与天花和牛痘同属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但毒性比天花弱许多。猴痘以“猴”命名,是因为它最初于1958年在实验猴子身上发现,但猴子往往是受感染后携带病毒,至今科学家仍不清楚猴痘的天然宿主是哪种动物。在一些啮齿类动物如旱獭、松鼠等身上也曾发现猴痘病毒。

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第一起人类感染猴痘病例。目前世卫把19个非洲国家列为猴痘流行国。

猴痘病毒过去也曾传播至非洲以外,但一般只有少数病例,本土传播也有限。例如,2021年英国一家三口感染猴痘病毒,其中一人到过猴痘流行的尼日利亚。

猴痘病毒潜伏期通常为六天至13天,最长达21天,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重度疲乏等。皮疹也是染病的一大症状,通常从脸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发病初期常被误认为是水痘。

猴痘病毒主要有中非(刚果盆地)和西非两个分支。中非毒株传播力较强,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每10名感染者中约一人会病亡。西非毒株致死率约1%,感染者一般症状轻微,但幼儿、孕妇、免疫抑制者等群体的重症风险较高。初步分析显示,目前病例感染的是较温和的西非毒株。

从猴痘传播途径看,人畜传播主要是人类接触受感染动物,例如它们的体液、分泌物和血液;人际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由于呼吸道飞沫的传播距离很短,因此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会造成感染,这大大限制猴痘病毒人传人的“效率”。

根据最近病例,猴痘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但科学家指出,无论患者是否因性行为受感染,亲密接触是病毒传播的关键之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黑德(Michael Head)说:“没有证据显示,这是像爱之病的性传播病毒。性行为时的亲密接触,包括较长时间的皮肤接触可能是病毒传播的关键因素。”

猴痘已具备有效防控工具

目前猴痘病毒的R0值(R-naught value,从一名感染者感染病毒的平均人数)低于1,这意味任何疫情会自然消退。相较之下,泰国拉玛提波迪医院医学基因组学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奥密克戎毒株的平均R0值为8至15,是继麻疹(R0值为15至18)后全球传播值第二高的病毒。

专家指出,猴痘与冠病是不同的病毒,冠病初暴发时,人们对它毫不了解,猴痘却是已知疾病,存在有效的防控工具与措施。另外,冠病可以无症状传播、令人防不胜防,猴痘患者会出现皮肤病变,对预防与控制传播更有帮助。

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效率85%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感染者一般在两周至四周内自然痊愈,目前也有防治猴痘的疫苗与药物。与冠病疫苗几乎须全民接种的情况不同,抑制猴痘疫情一般只须采取“环形接种”(ring vaccination)策略,即只为与确诊者有亲密接触的高风险人群接种。

研究显示,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率高达85%。世卫有3100万剂旧天花疫苗库存,美国也有超过1亿剂,但由于生产年代久远,疫苗效力可能下降。这款疫苗也可能导致心肌炎症等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不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甚至可能导致湿疹患者死亡。

2019年,丹麦公司巴伐利亚北欧(Bavarian Nordic)的新天花疫苗Jynneos(也称Imvanex或Imvamune)获美国批准用于18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以预防天花和猴痘。巴伐利亚北欧说,已有数十个国家来电询问这款疫苗的库存情况,公司计划加大产量。目前,冠病疫苗生产商莫德纳也在探讨研制专门的猴痘疫苗。

在治疗猴痘方面,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Tecovirimat,也称TPOXX)今年初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天花、猴痘和牛痘,美国此前已批准用它来治疗天花。这款药物由美国药企SIGA Technologies在美国政府资助下研制。公司透露,正同一些有意采购这款药物的欧洲国家磋商。

去年6月,美国也批准把抗病毒药物Brincidofovir(也称Tembexa)用于治疗天花。在动物实验中,这种药对其他与天花密切相关的正痘病毒也有效。

须设新机构监管病毒样本外泄

欧美等国家维持天花疫苗和药物库存,主要是为了应对潜在的生物武器袭击。天花虽已根除,但美国和俄罗斯两所实验室仍保有病毒样本。英国媒体最近引述一名前苏联科学家的话称,俄罗斯曾试图改造猴痘,制造新生物武器。

几年前,美国政府科学家在一间冷藏室发现了被遗忘的天花病毒,凸显病毒意外泄漏的风险。在核威胁倡议协会去年的桌面演习中,猴痘病毒就是在生物安全规定与监管不足的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协会指出,世界须设立新机构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监管,防止这类危机发生。

历经冠病人们对谣言更敏感

网上有关猴痘来源的假消息和各种阴谋论比猴痘病毒传播得更快。猴痘大暴发的桌面演习被一些人视为当前疫情经人为策划的“证据”,一些中国网民还把矛头指向美国政府。但事实上,各领域专家经常进行这类沙盘推演来加强应对能力。

另有阴谋论者利用猴痘疫情来煽动反疫苗情绪。他们称,出现猴痘病例的国家使用了阿斯利康和强生的冠病疫苗,而这两款疫苗会把“黑猩猩基因组注入人体细胞,并命令这些细胞进行复制”。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这两款疫苗不会把黑猩猩基因组注入人体,也无法在人体内复制。

向来支持疫苗接种与研发的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也成了阴谋论者的目标。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早前在面簿直播称:“盖茨非常关注猴痘,因为他和伙伴可从中赚很多钱。”在推特上,#BillGatesBioTerrorist(比尔盖茨是生物恐怖分子)一度成了热门标签。

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副会长唐继升指出,以前有关传染病的消息不会传播得那么快,但如今在社交媒体上载得很快,容易让人感到害怕和恐慌。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冠病疫情后让人们对这类消息变得更敏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