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高考钉子户”会一钉到底吗?
有中国“高考钉子户”“当代范进”“复读狂人”之称的唐尚珺,星期三(7月24日)在直播中公布,自己已经被位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不过,他说对这次的高考成绩不满意,很困惑是应该继续复读争取考得更好成绩,还是接受高考结果上大学,并请线上网民帮忙出主意,支持他上大学的公屏上打1,认为他应该继续复读的在公屏上打2。
网民的投票结果暂且不论,大数据智能检索系统智搜分析对评论区的统计数据显示,54%的网民对唐尚珺这番操作高度反感,有质疑他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也有批评他将个人选择炒作成公共事件,追求关注度、流量和变现的,有关讨论一度挤进了热搜榜。
网民反应这么强烈,是因为唐尚珺今年35岁,至今参加中国高考已经16次,也就是说,他人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投入到高考中。2016年,唐尚珺挚友何汉立拍摄的纪录片《高十》面世后,他的“高考钉子户”经历开始为人所知,2020年以来,几乎每年这个时候,网民都会留意他的高考成绩、他是上大学还是复读的决定等。
他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23年是他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不料到了今年,明明已被一所大学录取,他却还在犹豫是否要复读重考。
唐尚珺来自广西上思县一个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中老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与他同龄的朋友和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工作,他却只在寒暑假打打工,其他时间就是和一班十几岁的高中生一起复习准备高考。
唐尚珺第一次高考是在2009年,考了372分,上不了大学。2010年,他考了405分,过了本科线,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但他没有去南宁报到,而是瞒着家人,拿了学费生活费去复读高中。因为,他立意要读大学,而且不是任何一所大学都行,而是非清华大学不上!
唐尚珺对清华大学的执念从小就种下,父亲告诉他,家乡出了个人尽皆知的大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上清华大学,后来从政,还为家乡修了路,村民至今津津乐道。于是,考入清华就成为其人生终极目标。
年复一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不断提高:2011年475分;2012年505分;2013年537分;2014年573分,终于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但他拒绝入读,希望稳步上升的分数终会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2023年对广西理科生是690分);2015年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2016年625分,被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录取;2017年又回落到500多分;2018年619分,被广西大学录取;2019年640多分,被重庆大学录取;2020年619分;2021年591分;2022年597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2023年594分;2024年601分。
其实,2016年首次考过600分大关并被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后,唐尚珺差点就要踏入大学校门了,他向以为他已经毕业、在电子厂工作的家人坦白交代这些年来一直在复读重考的事实,还带父母去了一趟北京旅游。但最后,他还是从中国政法大学退了学,再次复读。
除了念念不忘的清华大学,唐尚珺这个决定也跟父亲当时被查出患癌有关。由于化疗费用将近10万元(人民币,下同,1万8590新元),相当于家里十几年的积蓄,他又得知有一家民营高中打出广告:复读生考到600分以上就可获奖10万元,于是决定复读。他后来拿到了这笔10万元的奖金,全给了父亲治病。2022年他复读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又拿到8万元的奖金,也全部给了母亲。
有网民因此质疑,他其实是职业复读生,十几年的麻木复读,全是为了拿奖金,但也有另一些网民算了算账,认为以奖金金额来看,并不值得让人这么消耗青春年华。
唐尚珺也向媒体澄清,2016年之后的六年,他在各个复读学校拿到的奖金、生活费大约有30万元,近两年因为网民“骂得很难听”,他不再选择有奖金的复读学校。
唐尚珺2021年10月开通了个人抖音号,目前粉丝有逾60万人,视频播放量大多过百万,最多的一条点赞量近40万、评论量8万,有自媒体人认为他一场直播能挣十几万元,但他本月受访时也否认了,称去年至今,他的直播一共收入两三万元。
对于唐尚珺,不少网民是佩服他花16年高考追梦的坚持的,也有人认为,他目前迟疑是否要入读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有关专业是吃青春饭的,中国的互联网大厂近年连35岁的雇员都嫌弃了,而等到唐尚珺读完大学毕业,都已经快40岁了,还怎么找工作?既然已复读15年,也不在乎再都读多一年、力争考进更好的专业了。
不过,也有很多网民指责他自私,只顾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却从未考虑到农民父母的辛劳,有人说他一事无成,蹉跎时光,是个需要心理治疗的偏执狂,还有人怒批他多次考上却不报到、退学,浪费了大学批给地方的名额,耽误了别人的机会,建议官方立法禁止超过一定次数的复读重考。
高考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公正和公平的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中国流行“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但更多民众相信,实际上改变命运的是高考,甚至相信“一考定终身”。唐尚珺的经历,虽然脱离不了个人的执念,但也体现了这种观念极端的一面。许多网民纷纷劝这位“高考钉子户”别一钉到底了,他是否会听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