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黄小芳:龙宝宝促生育?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01-27 07:21

中国官方辟谣的新闻并不罕见,但中国民政部本周一则另类辟谣消息却引起舆论关注,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农历年将至的时间点上,坊间开始流传今年龙年属于“寡妇年”,不宜结婚生子的说法。“寡妇年”指的是一年中没有立春的年份,有说法称,这年结婚的人一辈子可能得结两次婚。

中国媒体星期四(1月25日)相继报道称,有网民“建议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表示将对此予以关注。相关报道中也大篇幅解释“寡妇年”的由来,并引述专家的解释,呼吁民众破除迷信。

这则官方回应与专家辟谣的消息很快就引起网民讨论,“民政部回复龙年不宜结婚”、“专家驳斥龙年寡妇年之说”等词条都在同天上了热搜。

尽管有部分网民表示认同不该迷信,但不少网民持揶揄态度,认为不至于要出动民政部回应一个长期存在的传统观念;也有网民认为,这显示官方对结婚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着急了”。

这样的观点有其道理,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的2023年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2023年总人口为14亿零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48‰

2023年的出生人口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纪录,出生率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是最低的国家之一,仅略高于韩国,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左右,也低于严重少子化的日本。

最新的数据虽然并不出乎意料,但仍再次敲响了中国人口问题的警钟。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61年来首次负增长后,就有专家研判,中国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已转向持续负增长、极低生育率与快速老龄化,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可能持续到下世纪

2023年的官方数据印证了专家的预测,中国人口负增长料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不是2022年疫情期间的个别现象;即便在中国放宽防疫政策,中国经济缓步复苏的情况下,中国人口的降幅仍进一步增加,比去年的负0.60‰再下探0.88个千分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些人口学者曾预计,2023年的出生人口数可能跌至700万至800多万;官方发布的数字比这些预测高出不少,这可能从侧面反映中国各地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及疫情之后较宽松的社会氛围,虽无法扭转负增长趋势,但起到些许缓解作用。

中国人口问题过去几年越加受到外界关注,除了因为中国失去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将对中国已经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长远的影响。

德邦证券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人口收缩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报告称:“人口负增长会通过减少劳动供给和资本积累,减缓长期经济增速,此前‘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规划隐含到2035年实现年均4.7%的增长,面临挑战加大,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中国人口专家易富贤也多次提出,人口迅速收缩,意味着中国“对内高压,对外战狼”的人口学基础不复存在,将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人口收缩本身并不是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口收缩来得过快过猛,超乎了官方预期的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9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10年后到达最高峰水平,即2029年,随后出现负增长。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也预测,2020年至2030年生育率稳定在1.8,人口在2031年才开始负增长。

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提早了至少八年,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人力和社会结构都必须加速做出调整。即便不能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官方也会力求减缓人口下滑的速度,为一系列复杂的转型和政策调整争取更多时间。

中国在2000年和2012年两个龙年都出现生育小高峰,一些专家预测,今年的龙年效应有助缓和生育率下滑的趋势。但相较于12年前的龙年,中国社会已出现深刻的变化;年轻人或许不再那么相信生肖,在“躺平”思潮下,甚至可能有夫妻选择避开龙年生育,以免孩子面对太大的竞争。

若要生下龙宝宝,最迟必须在4月左右怀孕。因此,中国生育率能否如一些专家预期,在今年“龙腾虎跃”,很快就会有初步的答案了。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