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王纬温:贵州村超的由下而上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8-07 07:21

被称为“现象级乡村体育嘉年华”的贵州“村超”7月29日迎来决赛,车江一村足球队在点球大战中,以4比3战胜忠诚村足球队并赢得冠军,为逾两个月的乡村业余足球联赛画下圆满句点。

村超的全称是“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是中国近年少见、由下而上的大规模民间自发活动,身临其中让人感受到农村基层焕发出的旺盛活力和生命力,不似一般官方由上而下主导的活动,更多带给参与者制式的僵化之感。

今年5月中,榕江组织村民成立20支草根足球队,在绿茵场上展开角逐。参赛球员都是榕江几个村寨的村民,来自各行各业,有木匠、鱼贩、厨师、教师、外卖员、烧烤摊老板、建筑工人等。

从队伍组建、赛程安排、晋级规则,到节目表演、奖励奖品都由村民自发组织、自主决定、自行实施。村超球队先后举行循环赛和淘汰赛,7月29日进行总决赛。

村超也是三年疫情以来,数以万计中国民众难得欢聚球场的体育盛会。来自大江南北的各路球迷和游客,到场并没有一般球赛的明显对立,如现场评述员所说:“很多球迷都是哪个村都加油”。

在场与球迷交流,不难发现大家都是奔着村超的纯粹和民族气息而来。虽然现场人山人海、寸步难移,但炎炎夏日中的球场散发满满正能量,对目前充满迷茫焦虑的民众,确实有助提振信心士气。

村超之所以能在榕江爆火绝非偶然,是基于当地对体育深厚的热爱。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榕江,不仅是“贵州体操之乡”,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还有长达80年的足球历史积淀。

据《榕江县志》记载,19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广西大学迁入榕江时将足球运动带入;1950年代,榕江中学兴起足球运动。

到了1980年代,榕江曾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体现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当时的榕江人都为能把小孩送进少年体校踢足球而感到自豪。1990年8月,足球爱好者自发成立榕江足球协会,为日后村超的发展打下基础。

采访村超半决赛期间,参与村超发展全过程的榕江足协副主席、参赛者杨亚江(50岁)向我讲述村超的“前世今生”。

九岁开始踢右后卫的杨亚江介绍,榕江车江三宝侗寨村民最早先在县城河边的草地上踢球;1999年河边一片农田被洪水冲毁后,两三千村民当时合力花近三个月把被废弃的农田填平,并自制露天简易足球场。2000年开始举办足球赛,车江一村取得首届冠军,成为村超最初的雏形。最热闹时有15支球队参赛,每场比赛座无虚席。

足球运动在三宝侗寨有特别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10个村都有足球队,足球赛是名副其实的全民参与。

不过,农村球场在2005年遭洪水冲毁,之后村民才移师县城进行比赛。北新区体育馆(现在的村超球场)2015年建成开放后,很快成为车江村民比赛的主场地。

杨亚江指出,村球队虽然没有很正规的训练,但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球队传统”,不仅各自拥有自己的球徽球衣,也有教练和正副队长,每次赛后队员还会坐下来认真研究检讨战术。

他说,球队成员平时周一至五都各忙工作,其他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休息时间”聚在一起踢球。尽管疫情三年所有正规比赛暂停举办,但村球队之间仍继续找机会切磋球技。

疫情结束后,三宝侗寨今年春节期间先是举办一轮规模较小、有八队角逐的比赛,并开始有村民啦啦队的参与,比赛同时还融入美食元素。

5月份的村超正是在这项比赛的基础上升级,进一步融入更多榕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通过网络宣传迅速爆红。

不少民众对基层足球蓬勃发展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施压多年成绩低迷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杨亚江坦言,乡村足球跟专业水平差距很大,球员从未经过专业训练,最纯粹的目标就是寻找快乐,“那么多年过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做喜爱的这件事情,感到特别的快乐。”

但杨亚江也希望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相信后辈中将有人才能打入中超甚至中国男足。

在中国足坛持续肃清贪腐、成绩一蹶不振之际,贵州村超提供了相当深刻的启示。当民众被给予适当发挥的空间,出于兴趣由下而上自发办活动,有时更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活力和生命力。

官方有时扮演辅助角色,反而能更有效推动基层的积极性,激发普罗大众的创新力想象力。这样的现象未来会不会在中国各地更常见,值得持续观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