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丹旭:青年长衫下的焦虑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5-17 07:21

中国视频平台B站上,什么内容播放时间最长?和同事聊到这个话题,同事猜了一圈:吃播?游戏?娱乐?动漫?答案都不对。

上周在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上,哔哩哔哩(Bilibili)董事长兼总裁陈睿透露,这个深受中国年轻人欢迎的视频平台上,播放时长最长的内容竟然是高等数学。

这个答案让远在新加坡的同事很惊讶。坦白说,即便是经常在中国互联网上“冲浪”的人,可能也会感到意外。

不过,这则新闻上周冲上微博热搜后,我扫了一眼网民的留言,原来在B站为高数播放时长做贡献的人真不少。不光是高数,还有人上网学编程、英语、化学、刑法等等,许多网民调侃自己是“B站大学”的毕业生。

以二次元内容和弹幕文化起家的B站,成为年轻人学文化课的平台,不得不让人感慨,中国青年哪里是在躺平,简直不要太卷。

“内卷”这个词,这几年在中国很火,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波接着一波,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更是广为流传。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竞争,在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市场不景气、饭碗难找的当下,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想被社会抛弃,只好“卷”起来。

也许是自嘲,也许是发泄,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不久前掀起一股“孔乙己文学”热潮。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些“失意书生”的内心独白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发,获得共鸣。

年轻人把自己比作鲁迅笔下这名穷酸且郁郁不得志的旧时代读书人,感慨自己“穿上长衫”却仍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和不尴不尬的境况,一部分是年轻人自身的原因,但更脱不开时代的因素。

这群自比“孔乙己”的年轻人,大都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就是官方所说的“富起来”的时代。但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率早已过了峰值。在这群人步入社会时,无论是财富积累、收入提升还是机会涌现的速度,都不如从前。

疫情期间的三年折腾,更是让经济元气大伤。虽然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报复性的反弹在很多经济师看来只是“短暂的甜蜜”。更让人担忧的是,疫情影响经济的“长尾效应”才开始显现。

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是“长尾效应”的其中之一。官方星期二(5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又发出警讯,4月份,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已打破去年夏天创下的19.9%高点,上升到20.4%的历史新高。

别忘了,中国高校的毕业季还未到,而今年中国将有1158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22年增加80余万名,创历史新高;若算上归国留学生,中国今年大约有1250万以上高校毕业生。如果以20.4%的失业率计算,意味着这批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中,超过255万人在步入社会后,会面对没工作的困境。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对每个个体,特别是刚开启漫漫职业生涯的一代人,影响是切身和具体的。就业市场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官媒本月初报道,“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领导人给大学生回信,肯定青年人“走进乡土中国深处”,鼓励青年人“自找苦吃”。

有舆论立刻联想到数十年前,因为要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中国开展浩浩荡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平心而论,与那个年代相比,中国现在的经济要庞大和坚韧许多,吸纳就业的途径也比那时更多,历史重演的可能性不大。“孔乙己文学”走红后,中国官媒也发文强调,“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今天已不是解决青年失业的唯一办法,但开拓大学生的就业出路,化解新时代“孔乙己们”的焦虑,归根结底还得依靠真招实招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来盘活经济,恢复市场主体的信心。

孔乙己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疫情一代”对自身前途的担忧也是实实在在的。也正是这样的压力,促使他们在学生时期拼命内卷,一旦发现内卷无用,只好用“孔乙己文学”投射对所处时代的失落感。这种焦虑会不会随着经济疲弱、失业率上升进一步扩大,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得警惕起来。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