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上海此“核酸”非彼“核酸”
在解封还不到50天之际,除了抗疫战,上海这座中国“魔都”因迎来首个核酸产业园,再一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周日(7月10日),一则“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将于本月中旬开工”17个字的主题标签登上了微博热搜。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核酸产业园,将于7月中旬在上海奉贤区的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先期将打造720亩核酸产业首发地、先行区。
至于什么时候会建好?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似乎找不到答案,而目的是什么?在几乎千篇一律的文字当中,不是“聚焦以核酸药物为代表的第三次生物医药产业革命”,或是“全力打造‘东方美谷·生命信使’核酸产业生态圈”,就是提到“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三大战略性先导产业之一,开发区立足上海市级化工新材料特色园区和医药原料药集聚特色,发展核酸基因药物产业”等等句子来概括。
报道也提到,在布局核酸产业园之前,开发区早已在核酸领域下好了先手棋,比如2019年落户开发区的兆维生物,就是开发区核酸产业生态圈的领军企业。
一言以蔽之,其实官方早在三年前便有设立核酸产业园的打算,并不是疫情当下才作出决定的。至于有何目的,应该就是希望这个核酸产业园落成后,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出一份力,毕竟核酸技术是在当今生物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为全人类健康等作出不小贡献。
但显然在上述冗长的文字信息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看透和理解。否则,怎会在网络上引发诸如“核酸产业园开工和近期疫情有关?”“这个产业园区到底是干什么的?”等声音。
不过仔细一想,网民的这些质疑、批评和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随口说说而已,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肯定是与疫情和核酸检测脱不了关系。
常态化的全民核酸检测是中国的抗疫法宝。直至6月中旬,中国多地才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或取消查验核酸证明。
频繁的捅鼻子不只干扰生活,也让好些人被捅怕了,“嗓子眼都捅出了茧子”。而且,疫情不断反反复复,也让人质疑全民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是否有效,包括上海、西安等中国多地最近反弹的疫情,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别忘了,每次进行核酸检测还需要动员不少人力物资,参与民众或多或少也会承受些心理负担,比如担心在小区门口外排队领取防疫物资时染疫,或者将病毒传染给周遭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人。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官方微信号“浦东发布”,在5月初时曾引述迎智正能联合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宋成锐说,自3月底起,拨打官方心理健康帮助热线的电话数量,“比以往多了三四倍”。
可见疫情、封控、核酸等构成的每日生活景象,给民众生活增添不少压力。甚至有人还质疑,大规模核酸检测是门好生意,“造富”了核酸产业上下游公司。
甚至,新华社《半月谈》在5月底刊发题为《没有疫情也连续搞大规模核酸检测?抗疫资源不能如此浪费》的文章,面对疫情,有关决策应科学审慎,不能只剩下“全域大规模核酸检测”这一招。
文章说,尤其是没有疫情的地方,随意高频率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中断部分社会运行,安排大量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协助维持秩序,无疑会浪费大量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医疗资源,影响社会正常运行,还容易引起群众的猜测。
在这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网民为什么会对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有诸多意见,毕竟此刻的上海被疫情阴影笼罩——传染性极强的BA.5变异毒株10日已经杀入上海,且有网络消息不断说上海不久后将再度采取大规模封控。
有网民因此开玩笑说,这如果一语成谶,届时上海2000多万的人口,不就通通都成为了核酸产业园的“活标本”?甚至还有人调侃道:“有了核酸产业园,上海人民不就可以天天进行核酸检测吗?”
从另一侧面看,也突显不少人此刻对于疫情难以结束的焦虑和恐惧。核酸检测都能搞成个产业园了,可以想象核酸检测将没完没了,那不就相当于没完没了的疫情?
为了不让核酸产业园在还没落成前就被贴上各种标签,以及进一步消除人们的疑虑和恐惧,澎湃新闻10日晚引述相关部门澄清说:“这是生物医药产业一一‘生命信使产业’,主要是基于RNA开发各种疫苗及药物,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跟疫情毫无关联。”
简单来说,就是核酸产业园与疫情毫无关联,核酸产业园不是“核酸检测产业园”,也并非“以做核酸检测为产业”。
相关部门为核酸产业园辟谣后,一些网民也开始加入科普的队伍中。自称是健康医疗博主的微博账号“丁香园”发文称,核酸是DNA和RNA 的总称,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据新华网2021年消息,产业园的企业与布局,实际上包括mRNA(信使 RNA)、小核酸药头部企业、加速器功能平台、GMP样板车间。
帖文说,核酸产业其实更加偏向于生物医药,而冠病核酸检测,只是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部分罢了。
回过头来看,在疫情暴发前,核酸检测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一时彼一时,如今核酸检测在许多人眼里,俨然畅销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不断提到的“佛地魔”,以上事件就是例子。
但如果所有人都能思考更加周全,从更细微的社会关切出发,或许在人们还未完全走出疫情的敏感时期,可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园方将核酸产业园取名为生命信使产业园之类的,而不是听起来就会产生“捅鼻子”联想的核酸产业园。另一方面,网民在还未完全理解“核酸产业园”的意涵之前,也不应过早下定论。
正如疫情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面对还未划下句点的疫情,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